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开始,国际贸易学的研究视角从宏观的国家和产业层面延伸到了微观的企业层面。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以及FDI等外向型行为的关系成为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热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贸易大国。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对外直接投资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另一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国企业生产率、出口、FDI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我国贸易和投资结构的认识,为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制定、外向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本文重点对我国企业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回顾并总结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当的生产率测算方法和合适的实证检验模型,利用中国企业的数据将企业出口和FDI行为统一到一-个框架中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选取我国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应用合适的生产率测算方法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企业的两种效应做出初步判断。随后,根据生产率的测算结果,参考相关理论,应用多值选择模型对“自我选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同时还建立了适当的实证模型并应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对出口企业和FDI企业的学习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对整体样本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细分行业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不同行业各自的特点。根据理论和实证检验结果,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其中FDI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最为显著;而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不存在显著的学习效应。从地理的分布上看,出口企业和FDI企业存在“地理上的自我选择”,东部地区的企业更加倾向于参与国际竞争。从要素使用来看,人力资本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比较显著。分行业研究结果表明,行业“自我选择”效应的显著性与其密集使用的要素有关,资本和知识相对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往往有着较为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但是,各个行业的学习效应都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针对贸易和投资政策以及企业生产决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