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石油农业”在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量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世界农业的重要命题,以绿色、生态、循环、休闲等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并席卷全球。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有效途径。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中国不断深化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探索政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对于优化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简述了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对现代农业相关参与主体,即农户、合作社、企业、科研与推广机构及政府进行角色上的界定,并简述了政府行为的内涵、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现代农业与政府行为的关联性,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找出理论依据。然后,结合美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等现代农业领先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政府做法,总结出其中带有规律性或普遍性的行为方式和路径,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基于以上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启示,以浙江省临安市现代农业的典型实践为例,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中政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优化政府行为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