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北京农林科学院完成,通过2年的田间和温室试验,探讨了北方夏玉米田主要杂草的土壤种子库动态。取得的结果如下:1.土壤温湿度对马唐和反枝苋出苗的影响:土壤温度从5℃-45℃共9个梯度。土壤相对湿度从20%—100%共5个梯度。结果显示在温湿互作下,土壤相对湿度为60%、土壤温度为25℃时马唐达到最大出苗率(99.16%);土壤相对湿度为60%,土壤温度为30℃时反枝苋达到最大出苗率(99.42%)。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出苗率随着温度的变化呈钟形曲线。马唐和反枝苋在开始出苗后的累积出苗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Y=K/(1+a~*exp(-b~*day))。不同的温湿条件对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开始出苗时间(lagdays)也有较大的影响。开始出苗时间(lagdays)模型也能很好地反映马唐和反枝苋开始出苗时间的规律:开始出苗时间在不同的能出苗的湿度下都随土壤温度的提高而减小;2.种子埋藏深度对马唐和反枝苋出苗的影响:种子的埋藏深度和土壤温湿度一样对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出苗有较明显的影响。其影响曲线呈抛物线形。反枝苋的出苗深度比马唐的出苗深度较浅,这主要是因为反枝苋属于双子叶植物,而马唐属于单子叶植物;3.马唐地上部干重和种子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马唐的地上部干重和种子结实量呈线性相关,但相关系数随不同的作物地等条件的变化有所不同。其K值(种子的结实量与地上部干重的比值)大致都在同一范围(400至900之间),此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4.玉米地马唐、反枝苋在耕作与免耕条件下种子库的调查:种子库的夏秋两季相比较来看,年间、耕作方式及马唐和反枝苋之间都有差异。总体来说秋季的马唐和反枝苋的种子库要大于夏季的种子库。但是地中部(土壤表层以下5—10cm)2003年的免耕地马唐种子库相差不大,反枝苋的夏季种子库要明显高于秋季的种子库。在地下部分(土壤表层以下10—15cm),2002年免耕地马唐秋季的种子库小于夏季的种子库。其原因主要取决于两年秋季取样的时间差异、田间化学除草的力度的差异。对于两年秋季马唐和反枝苋种子库的比较来说呈现一定的规律,但是2002年种子库的基数未知以及其它原因使此结果仍需要进一步分析。耕作方式对田间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影响有一定的影响,反枝苋属优势种群,马唐属于常发生杂草,两年均发生的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狗尾革、苘麻等;5.杂草种子库动态模型可视化查询界面: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初步建立了杂草种子库动态模型的可视化查询界面,包括马唐和反枝苋出苗预测模型、杂草繁殖量预测模型和杂草对作物产量损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