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通信光学天线系统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至关重要。在空间通信领域,随着对通信容量、速率、距离等需求的不断增大,传统的微波通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由于其通信容量大、通信速率高、通信距离远、体积小、成本低,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对象。光学天线是激光通信光学系统的核心,本文针对其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充分调研了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动态,总结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我国某星间激光通信预研项目,分析确定了通光口径等五项关键参数,分别为通光口径150mm,视场±5mrad,放大倍率15倍,信标发射810nm,信标接收820nm,通信发射1540nm,通信接收1560nm,并基于此设计了四种不同形式的光学天线,卡塞格林式、RC式、离轴三反式(不加折轴镜)和离轴三反式(加折轴镜),经过综合性能的对比最终选择卡塞格林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公差分析。空间环境的杂散光将严重影响激光通信的信噪比和误码率,本文针对主要杂散光源以杂散光传输方程为理论基础,确定了轴外杂散光抑制比大于40dB的指标并进行了合理的消杂光设计,仿真结果满足要求。相比于地面,空间环境更加复杂恶劣,尤其是温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光学天线系统的像质,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光学系统,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增强光学天线系统膜系的可靠性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对于一个实际工程项目来说,仅仅只有仿真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光学元件的加工装调同样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光学天线系统的装调步骤和注意要点,最后基于装配完成的实物系统,进行了波像差、出瞳尺寸、轴外杂散光抑制能力和放大倍率四项性能的检测,指标符合性良好。对于激光通信光学天线,完成了前期调研、指标确定,光学设计、公差分析、杂散光分析、环境适应性分析、加工装调和最终性能检测等工作,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伴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空间对地遥感、天文观测等领域对光电装备提出了高分辨率、高成像质量等迫切需求。大口径光学元件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的前提,光学系统口径越大、空间分辨率越高、集光能力越强。因此望远镜系统的口径朝着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然而口径越大系统受重力等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但影响了镜面本身面形也影响着各镜片间的相对位置,从而造成了整个光学系统的像质在不同姿态下下的产生差异,因此对大口径光学系统
空间激光通信以其通信频带宽、速率高、保密性强、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逐渐成为解决卫星空间通信领域通信速率问题的一种关键技术。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是实现空间光远距离高速传输的重要部件,由于其本身是一种弱光探测系统,在通信过程中发射光能量较强,接收光能量较弱,因此其光学系统设计中必须保证高收发通道隔离度,本文针对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光学隔离度优化提升方法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通过分析确立本
望远成像/准直测量光管用来对自准直仪的狭缝位置、星模拟器的星点目标位置以及棱镜的法线位置进行自适应识别和判读。在望远成像/准直测量光管工作过程中,由于望远成像/准直光学系统的设计、加工、装调中存在的误差所致,会出现畸变现象,使实际像点的位置偏离理想成像位置,因此图像信息不能准确的反映三维空间位置信息,这将对性能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为了获取空间目标的位置与图像中对应像点位置的准确关系,就需要对望远成
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涉及面广、公益性强、社会影响大。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首先,本文阐述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含义、特点及内容,并根据相关政策体系,明确了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