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估与便携式多导睡眠图研究

来源 :成都医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ky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群的睡眠质量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来分析并探讨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估,采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整夜睡眠监测,对多导睡眠图结果进行数据统计来分析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客观评估。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焦虑自评问卷(SAS)分析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关系;采用SF-36健康量表分析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其健康状态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提升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材料与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10月成都市社区中主诉存在睡眠问题的60岁以上老年人33例及正常健康对照组2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心智状态问卷(SPM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作为测量工具评估受试者的主观睡眠质量;使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评估其客观睡眠状态。记录睡眠生理指标包括:(1)睡眠进程及连续性指标:总卧床时间(Time in Bed)、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觉醒次数(Awaking Times)、觉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2)睡眠结构指标:快速眼动期睡眠(REM)占总睡眠时间比、非快速眼动期睡眠(NREM)占总睡眠时间比例。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卡方检验(c~2)、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结果1.基线评估:睡眠问题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性别(c~2=0.961;P>0.05)、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9;P>0.05)。两组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PSQI)(t=13.091;P<0.05)、失眠严重程度调查问卷(t=13.234;P<0.05)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睡眠问题组与健康对照组在老年抑郁量表(t=4.186;P<0.05)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焦虑症状自评量表(t=1.130;P>0.05)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睡眠问题组与健康对照组在PSQI的睡眠质量(t=6.097;P<0.05)、入睡时间(t=6.661;P<0.05)、睡眠时间(t=8.479;P<0.05)、睡眠效率(t=7.924;P<0.05)、睡眠障碍(t=2.799;P<0.05)、日间功能障碍(t=4.139;P<0.05)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睡眠问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PSG睡眠效率(t=-6.32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Ⅰ期睡眠比例(t=-0.084;P>0.05)、Ⅱ期睡眠比例(t=0.092;P>0.05)、Ⅲ期睡眠比例(t=-0.655;P>0.05)、REM期睡眠比例(t=1.357;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受试者的睡眠结构比较结果显示,其总睡眠时间(t=-6.7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卧床时间(t=-1.640;P>0.05)、睡眠潜伏期(t=0.054;P>0.05)、REM睡眠潜伏期(t=-1.666;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睡眠问题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入睡后清醒时间(t=4.912;P<0.05)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微觉醒指数(t=1.727;P>0.05)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睡眠问题组对于其总睡眠时间的评估,17例(51.5%)受试者低估其睡眠状态,1(3%)例高估其睡眠状态,15例(45.5%)受试者的主观评估与其睡眠状态一致;对于睡眠效率的主观评估来看,18例(54.5%)受试者低估其睡眠状态,6(18.2%)受试者高估其睡眠状态,9例(27.3%)受试者的主观评估与其睡眠状态一致;从睡眠潜伏期来看,3例(9.1%)受试者低估其睡眠状态,25例(75.8%)受试者高估其睡眠状态,5例(15.1%)受试者的主观评估与其睡眠状态一致。健康对照组对于其总睡眠时间的评估,1例(3.4%)受试者低估其睡眠状态,25(86.2%)例高估其睡眠状态,3例(10.4%)受试者的主观评估与其睡眠状态一致;对于睡眠效率的主观评估来看,1例(3.4%)受试者低估其睡眠状态,16(55.2%)受试者高估其睡眠状态,12例(41.4%)受试者的主观评估与其睡眠状态一致;从睡眠潜伏期来看,12例(41.4%)受试者低估其睡眠状态,11例(37.9%)受试者高估其睡眠状态,6例(20.7%)受试者的主观评估与其睡眠状态一致。且两组在总睡眠时间(c~2=44.30;P<0.05)、睡眠效率(c~2=20.01;P<0.05)和睡眠潜伏期(c~2=10.72;P<0.05)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7.睡眠问题组GDS与PSQI总分(r=0.436,P<0.05)、睡眠质量(r=0.305,P<0.05)、睡眠时间(r=0.327,P<0.05)、睡眠效率(r=0.280,P<0.05)及日间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602,P<0.05);SAS与日间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511,P<0.05)。8.睡眠问题组的SF-36生理健康(PCS)与其日间功能障碍呈负相关(r=-0.471,P<0.05);SF-36心理健康(MCS)与其日间功能障碍呈负相关(r=-0.423,P<0.05)。结论1.相比正常健康老年人,有睡眠问题的老年人睡眠效率较低、总睡眠时间减少、且入睡后清醒时间延长,而两者在睡眠结构上差异不大。这提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倡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特别要注意提高睡眠效率,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2.睡眠问题组与健康对照组中大部分老年人主观睡眠评估与客观睡眠状态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有睡眠问题的老年人倾向于低估或高估其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健康老年人也存在低估或高估其睡眠效率和睡眠时间;少数老年人主客观睡眠状态相一致。这提示我们应该重视正确引导老年人的主观认知,养成良好的睡前和睡眠行为习惯,降低认知失调或心理特征等因素所引起的感知误差。3.老年人的日间功能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呈现正相关关系。焦虑、抑郁情绪越强,日间功能障碍越大。这提示我们应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其心理状态以促进更好的睡眠,提高日间功能状态。4.老年人的日间功能障碍与SF-36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呈负相关关系。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日间功能障碍越大。因此在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过程中,应该综合关注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日间功能状态。
其他文献
介绍了联合分析的特点,利用联合分析来确定手机新产品属性的相对重要性,为手机产品开发提供了依据.实证分析表明:通话时间、品牌、价格这3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较高,在手机新产
随着高速存储器在通信系统和图像处理等领域的普遍使用,如果系统设计中的总线时序问题得不到满足,将会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在详细介绍了高速总线的数学模型及时序分析
在民族文学框架下,美利坚民族文学是由白人主流文学与少数族裔文学构建而成的。基于移民的多元文化背景,美国族裔文学作家在既有的族裔心理格局基础上,着力表现各自族裔在美
<正> 为庆祝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21世纪电影、电视展望”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第七届举术年会,于八月份在京举行。此次研讨会从电
期刊
应用BBMW流域资料来检验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分析探讨径流形成原理及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与新安江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5场洪水过程模拟的模型效率系数为85.2%,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