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CD133和β-catenin在化学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化学物(DEN/CCl4/Ethanol)诱导50只C57BL/6J雄性小鼠肝癌形成,对照组是45只正常的C57BL/6J雄性小鼠。观察小鼠诱癌过程中的背毛变化情况及生长状态,第4周起每2周定期处死小鼠获取肝组织或肝癌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切片观察,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和FCM法分别检测CD133mRNA、蛋白及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p-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化学诱导20周时,成功诱导出小鼠肝癌。荧光实时定量PCR和FCM检测结果显示,第8周后诱癌组小鼠肝组织或肝癌组织中CD133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随着诱癌时间的增加,CD133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第16周时诱癌组CD133的表达明显高于前期诱癌组(P<0.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诱癌组CD133蛋白从第4周起出现弱表达,随着诱癌时间的递增,CD133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诱癌组第8周CD133呈弱阳性表达,第16周呈中等阳性,第20周呈强阳性;而正常对照组未见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第4周起诱癌小鼠肝组织或肝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诱癌时间的增加,β-catenin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第18和20周时诱癌组β-catenin的表达明显高于前一诱癌组(P<0.05或P<0.001)。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肝组织β-catenin细胞膜及细胞浆上有表达.未见细胞核有表达。诱癌组第8周小鼠肝组织β-catenin的细胞核有表达,细胞膜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细胞浆表达同对照组。诱癌组第16周小鼠肝组织可见β-catenin在细胞核和细胞浆的大量表达,未见明显的细胞膜表达。诱癌组第20周小鼠肝癌组织出现明显的β-catenin细胞核表达,较第16周表达增多,细胞浆也可见表达,但较第16周表达减少;未见明显的细胞膜表达。通过蛋白印记法发现诱癌组第4周起至第14周细胞核内β-catenin有明显表达,细胞质内的表达也较正常对照组多,这期间诱癌组间细胞核和细胞浆内β-catenin表达无明显差异。诱癌组中第16周可发现细胞浆内的β-catenin蛋白表达较之前诱癌组降低,第20周降至最低;而第18周和第20周细胞核的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多于前面时间段,第20周最多。结论:肝癌干细胞标志CD133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随着诱癌进展其表达量逐渐增加。随着肝癌演变,细胞浆内的β-catenin蛋白有可能向细胞核内移位,致使细胞核内β-catenin蛋白更进一步累积。β-catenin蛋白在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中于正常肝脏组织、肝硬化、肝癌分布均不相同,表明β-catenin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