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探讨心理距离对智慧行为的影响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在本土文化中心理距离对智慧行为的影响及整体——分析型认知风格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采用柏林智慧范式的操作程序对近景、远景条件下隐含德慧观者和隐含物慧观者的智慧行为进行评估,并通过实验来探究近景、远景条件下不同认知风格倾向者智慧行为的差异。为了更准确的测量被试的智慧行为,研究采用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形式收集了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关键问题来代替柏林智慧范式中的虚拟问题,并用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对其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主要面临着三类问题:怎么处理学习和玩的关系问题、怎么处理同学关系、考研还是直接就业的问题等;(2)近景、远景条件下智慧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00);(3)不同隐含智慧观者外显智慧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p=0.386);(4)心理距离和隐含智慧观念间存在交互作用(p=0.034),经过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不同心理距离下隐含物慧观者智慧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37);(5)心理距离和认知风格倾向间存在交互作用(p=0.024),在近景、远景条件下,整体型认知风格倾向的人智慧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本土文化中,心理距离会提升个体在解决和个人有关的重要问题时的智慧行为,且对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隐含物慧观者来说,增加心理距离可以帮助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和行为,减少不良情绪的困扰;整体型认知风格在心理距离促进智慧行为中起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国外研究表明,屈折语素意识对英语儿童早期的言语发展具有重要预测作用。这一结论与英语的语素结构特点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中存在大量屈折语素,幼儿就已掌握了屈折语素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监督已逐渐发展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并发挥着独有的社会效应。然而,从现实的舆论反馈来看,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