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形态的自组织性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939639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学者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学者把这些看法归结为贬义说、中性说和情境说三种。我们认为,这三种看法都没有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意识形态是一般阶级观念和一般社会认识理论。意识形态可定义为:在阶级社会里,反映社会存在和某阶级根本利益而形成的完整的思想观念体系和社会认识理论。 意识形态是由认识-解释层面、价值-信仰层面、目标-策略层面及载体-工具层面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这四个层面构成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意识形态的自组织性指的是意识形态在经济基础决定作用下的自我生成、自我规定、自我构造及自我发展。意识形态的自组织性是由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所引发和规定的,具体表现为能动性、意向性、超越性、认知性、不平衡性、既与性和整体性。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既互相共存又相互斗争。意识形态的自组织性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时应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又保持对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开放性,即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批判继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反映人类探索世界的精神文化成果,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终超越意识形态,实现共产主义。
其他文献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种最重要的价值观,也是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双重价值目标.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社会,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
自我认同是人类关于自身主体性的体悟和把握。工业革命引发了整个社会结构和生活形态的大变迁,使得人们对于自己的存在和社会价值产生了认同困惑,这种困惑随着“现代性”进程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长期艰辛探索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中国道路”走向今天,走向成功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有迹可循的。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本论文主要是在美国技术哲学家J.C.皮特技术哲学思想上展开的对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的一种理论探究。在梳理和阐述皮特实用主义分析哲学思想和“技术行动论”思想的基础上,从
功利主义是一种与德性主义相对恃的伦理学说.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在经济与伦理的关系上,以利益为第一性,伦理为第二性,"利"重于、高于或等于"义","义"作为工具是为了实现"交相
市民社会是一个地道而典型的西方式概念。在西方近现代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最初在自然法哲学家那里,市民社会是作为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