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义视角下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对比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概念是人类普遍概念,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是英、汉语中皆有的词汇系统。国内外学者针对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形态、句法功能、语义和习得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英、汉语中个别空间量度形容词词对进行了对比。但是以往研究没有涉及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转喻义,没有就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及所有成员的空间义、转喻义和隐喻义进行全面的对比,所以无法看到空间量度形容词语义的全貌。此外,以往的研究层面也比较单一,侧重于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共时层面研究,没有考虑它们历时的发展变化。语义来源于身体经验,人类在与世界的反复互动中形成了意象图式。通过意象图式的转换和向抽象域的映射产生了转喻和隐喻,转喻和隐喻是词义扩展的基本途径。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在基本层面上有相同的概念,但在组合层面上往往存在不同的语义概念和抽象概念,这就是新沃尔夫假说。本文在上述认知语义视角下针对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空间义、转喻状况及隐喻映射域进行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对比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空间义的异同及其成因是什么?(2)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转喻类型有哪些?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转喻状况的异同及其成因是什么?(3)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映射域的异同及其成因是什么?在以上所述的认知语义视角下,本研究首先根据空间量度形容词凸显的维度对它们进行分类,采用词典和语料库相结合的方法对词义进行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分析,主要采取质化分析的方法对空间量度形容词的使用进行倾向性研究。本文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释义来源于《牛津英汉高阶双解词典》(第8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两本共时词典,对于转喻引起的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转类和转义现象的分析主要依靠历时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网络版)和汉语大辞典软件(普及版)中的历时数据。共时语料主要来源于以空间量度形容词为检索词从BNC语料库和语料库在线中检索到的词频和用例,根据检索到的语料,分析空间量度形容词与相应的词汇搭配是用作空间义还是发生了隐喻化,如果用作空间义,判别在所述语境表达维度义、位置义还是距离义,然后归纳使用中的转喻类型和认知机制。如果用作隐喻义,判别使用中的隐喻映射域。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归纳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空间义、转喻状况和隐喻映射域的异同并尝试做出解释。本研究有以下发现:(1)英、汉语中有基本对应的空间量度形容词词对,两个系统成员都表征相同的语义元素,能表达相同的空间义类型。体积和长度是英、汉语中空间量度的基本概念,这体现了空间认知中整体性和凸显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中表高度义和深度义的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描述方向发生泛化,表整体维度和宽度的词凸显维度数目都发生了泛化,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都出现在维度义、距离义和位置义之间转移的现象。两种语言中空间量度形容词语义系统的结构有细微的差别,英语空间量度形容词数目略多于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数目。英语中距离、高度、宽度以及整体维度的概念化和表征更详细,汉语对非凸显维度及低、矮义有比英语更详细的概念化和表征方式。这说明人类空间量度认知中的基本概念具有普遍性,空间量度概念上的精细度差异体现了组合层面上语义概念的差异。(2)转喻在空间量度形容词词义扩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在转喻过程中发生了转类和转义两种情况。空间量度形容词转类的认知理据是同一个认知域中各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它们转义的理据是一个认知域内部部分与整体之间互相替代的过程。除了具有相同的转喻类别,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在转喻过程中还有以下共性:有些空间量度形容词曾用作其他词类或者由其他的词类演化而来,大多数空间量度形容词都有向名词、副词、动词转类的情况,个别有向介词和代词转类的现象,但是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描述关系和性质的功能是它们现今典型的用法。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转类使用多具有非正式、临时性和已过时的特征。转喻引起的转义主要有维度数目泛化和位置义与维度义之间转移两种情况。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在转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这是因为英、汉语使用者具有相同的与空间有关的意象图式,如上-下意象图式、路径意象图式、刻度意象图式等,这些意象图式的旋转和变化造成了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空间义的扩展。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在转类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首先,“distant”没有发生任何转类现象,这大概与其他表达距离义的词可以自由用作副词和动词有关,词汇转类要受其他同类概念词语的制约。第二,总体而言,英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的转类现象更普遍。能够用于描述动作的方式、时长和程度的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和英语空间量度形容词比例相当,但是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比英语空间量度形容词转类为副词的比例低得多,这是汉语词类划分标准造成的,所以对于词汇进行研究应考虑该语言中词类划分和语法构造的问题。(3)英、汉语中的空间量度形容词向数量域、范围规模域、等级程度域、评价域、比较域、力量强度域、年龄域、时间域、感知域、心智域、关系域、制度域、经济域映射。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比转喻现象更普遍,这些隐喻义远远地超出了词典涵盖的范围。两种语言中描述整体维度的词对隐喻映射域最多,描述凸显维度的空间量度词的隐喻映射域比较对应。表示同样类别空间义的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在隐喻映射中有共同的偏好,距离常用来概念化时长,高度常用来概念化等级程度,面积常用来概念化范围,体积常用来概念化重要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词义在隐喻映射的过程中带上更强的主观色彩。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在隐喻映射的细节方面存在差异。英语中描述整体维度的两对词表现出不同的映射偏好,描述垂直维度的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向时间域和年龄映射时存在差异,“粗、细”在隐喻映射过程中与其他词的情感极向不同。本研究在对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对比研究支持新沃尔夫假说的主张,即不同语言在基本层面的语义构成方面一致。英、汉语使用者在空间量度概念组成、凸显维度认知、转喻类型和主要隐喻映射域方面存在比较一致的现象。基于共同的种系进化背景和同样的生存环境,英、汉语使用者形成了相似的空间意象图式和相似的身体经验获得了相同的基本层面概念。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的普遍性体现了人类认知中隐喻思维的普遍性,体现了空间认知在思维抽象化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跨语言基本概念的普遍性使得不同语言使用者进行交际成为可能。但是思维和交际依靠组合层面概念,所以英、汉语言使用者在组合层面上概念化空间量度、词类转喻、构造抽象概念的细节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不同文化和语言社区中概念化具有普遍性和可变性,自然语言语义系统兼有普遍性和民族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对应词对在隐喻映射方面的不同偏好印证了Lakoff(1987)的观点,即如果基本概念不同,那么依附于基本概念的扩展义会有较大的差异。虽然隐喻映射过程中意象图式的核心要素和整体结构得以保留,但是隐喻映射要受到词汇语义极向和语言使用者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粗、细”隐喻映射中的特殊情感极向说明只在将历时和共时视角相结合才能发现语言形式和语义的认知理据。第二,本研究结果支持Halliday(2008)提出的语言系统和实例互补的观点。本研究中通过在语篇语境中分析得出的很多词义没有收入词典中,即这些隐喻映射域和词义都远远地超出了词典涵盖的范围。因为词典呈现的是词汇语义的系统层面,语料库是语篇的总和,在语料库中检索到的都是词汇使用的实例,是语言系统潜势的实现,这些意义如果没有获得普遍认可或者得以长期使用就会从语言中逐渐消失,如果经反复运用固化之后有可能逐步进入词典,所以实例化一方面是语言词汇语义系统的实现,是词汇语义系统的创新使用,另一方面一旦这些新义获得稳固的地位就会进而丰富语言的词汇语义系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确诊率和治疗抢救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36例小肠损伤(不含十二指肠)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
如何控制好聚丙烯酰胺产品不溶物和细粉含量,使产品中不溶物达到≤0.2%,细粉≤5%的指标,一直是聚丙烯酰胺生产努力达到的目标。针对这些,我们必须找出可能导致超标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人特别重视盖棺论定,唐宋以后撰写墓志成风。墓志上全是好话,隐恶扬善,锦上添花,以假乱真,有的甚至与事实南辕北辙,孝子贤孙们看了当然很舒服,祖上有德,自己有光,但对历史真相却
报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对司法需求日益扩大形成了司法改革的"倒逼机制",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不得不开始司法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至今已有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无污染、高附加值、数字化、科技化等特点,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目前,创意产业已经在全球诸多国家受到追捧取得了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