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生态设计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大力提倡,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加体现全民受惠精神的公共租赁住房在社会各界的强烈期盼下终于破茧成蝶,并在各大城市掀起一轮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热潮,其中重庆因其大规模开工和宏大建设目标站在了这场热潮的风口浪尖。然而在社会需求大、项目见效快的客观条件背后,公共租赁住房在设计和建设中的生态理念却往往被忽视,如郊区选址增加交通成本和资源的消耗、高密开发对环境品质和城市形象的影响、小户型设计对建筑采光通风效果的制约、新型使用群体的期待标准与工程经济性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生态设计”为出发点,以遵循重庆地理气候条件和城市发展方向为前提,从建筑科学的角度,探寻公共租赁房住区设计及投入使用过程中的生态策略,希望本次研究的成果可以同时满足我国城市建设对生态型公共租赁房住区研究成果的迫切需求,为重庆地区的生态设计方向提供具有参考价值调研数据和基础成果,为本土居民可以尽早地享受低碳环保、亲近自然的生态型居住品质献计献策。在对重庆当前正在施工和部分建成的公共租赁房住区进行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根据《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中的生态评分标准,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北碚区蔡家片区、北部新区鸳鸯片区、南岸区茶园片区三大公共租赁房住区规划设计阶段的生态性作定量评价。通过调研和评价分析当前其生态设计面临的现状问题,提出重庆公共租赁房住区生态设计的三大基础原则:地域性思考是逻辑起点,与建筑类型相融合是可实施的先决条件,经济技术适宜性是长久之计。围绕上述原则,本文的中间部分别针对建设选址、住区规划、单体建筑三个层面,提出重庆地区公共租赁房住区的具体生态设计策略。其中对住区的选址主要以自然生态观、经济生态观、社会生态观三种观念为指导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探讨;对住区规划主要从开发强度、土地节约、采光通风优化、公共配套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单体建筑的生态设计主要针对符合重庆用地条件和建设现状的高层居住建筑进行研究,从节地节材、采光遮阳、内廊式套型通风、可持续应用等角度重点分析。本文创造性地对“管式生态居住模式”应用于公共租赁房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尝试通过具体的设计方案回应前面章节中对建筑生态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得出管式模式可以基本满足当前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并在采光通风、节地节材、节能环境、平等性、高效性等层面有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相应的分析论证,肯定了将生态设计理念应用到重庆公共租赁房住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各设计层面提出了有效的生态策略及创新性的方案,希望这次的研究将对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理论的全面构建起到积极作用,为重庆地区的公共租赁房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