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中“索尼娅”女性形象弥赛亚精神的文化释义性研究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dixue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语言个性理论”作为同“文化定型理论”、“先例理论”、“语言世界图景理论”等一样的语言文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备受各方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1987年卡拉乌拉夫(Ю.Н.Караулов)在其著作《俄语与语言个性》(?Русскийязыкиязыковаяличность?)中提出的语言个性三层级结构,为语言个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对后来学者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每个文本的背后都有语言个性的存在”,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描述的人物形象被赋予了典型的民族精神,因此,“语言个性是一种深刻地民族现象”。语言个性理论对文学形象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弥赛亚精神作为俄罗斯民族典型的民族精神,通过文学、东正教教义、信徒和不同革命组织等方式代代相传。俄罗斯文学一向注重对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探索,而通过女性形象全面深入地展现俄罗斯民族精神已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强大传统之一,因此弥赛亚精神必定在文学女性形象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我们将以卡拉乌拉夫的语言个性理论为基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为语料,对其中“索尼娅”形象的语言个性展开层级分析,探索其身上的弥赛亚精神。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论组成。前言中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现实性、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新意、研究方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语言文化学角度概述语言个性理论,分析语言个性和文艺形象之间关系,把文本中女性形象作为语言个性研究并分析其层级特征,结合俄罗斯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诠释,探索弥赛亚精神在俄罗斯文学中的表现形式。第二章简要阐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罪与罚》中“索尼娅”女性形象的命运,运用卡拉乌拉夫的语言个性三层级理论,分别从语义、语用和认知层面对索尼娅话语进行分析,探索其身上所具有的弥赛亚精神。第三章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形式研究弥赛亚精神在当代俄罗斯女性中的内涵。通过分析在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别尔哥罗德等城市的200份调查问卷所呈现的结果探究俄罗斯现代女性是否具有弥赛亚精神,弥赛亚精神是否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体现和新发展。在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及意义。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基于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原理,选用DSPTMS320F2812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及软件实现。建立了仿真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
新媒体视域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面临着新环境,出现了新变化。所以要想促使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就应该从新媒体
科学的锻炼方法、合理的运动负荷有助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成绩。本文结合体育训练中实施不同运动负荷的"组合练习"案例,反思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分析调控运动负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语文是在日常生活基础上对母语进行研究、讲解的一门课程,可以说语文教学源自生活,也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应当回归生活
市场经济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信用,针对我国信用供给和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存在的失衡矛盾,迫切需要具有管理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的政府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中发挥助推作用,通过提
水资源产权制度是水资源配置和利用过程中最重要的规则安排体系。我国水权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置身于整个经济体制转型之中,经过60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呈现出市场驱动的态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