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参阅了当前农田土壤在信息管理、监测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从850农场农田土壤管理的特点和食品安全生产实际要求出发,进行了应用GIS技术的农田土壤信息管理及其理论探讨。论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手扶地图跟踪数字化方法数字化850农场农田995块,GPS实地测量获取采样点和定位点坐标30个,采集土壤样品26个,每个样品进行了包括土壤养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等20项指标的实验室分析。调查收集850农场1999年至2005年包括文本、统计、实测等各类属性数据资料。并采用空间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的方法将数据集成存储在数据库中。(2)通过对850农场农田土壤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依据系统的目标运用E-R模型数据建模方法建立符合系统设计的农田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数据模型、农田土壤信息管理数据模型。(3)农田土壤管理信息系统内嵌MapObjects组件实现了农田土壤基本信息和地理要素可视化、土壤质量监测信息管理可视化、分析指标和评价指标选取可视化、分析结果和评价结果管理可视化等功能。(4)农田土壤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功能模块采用单项污染指数、Nemerow综合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进行评价,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土壤污染评价结论为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等级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判定为合格,适宜发展安全食品生产;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850农场参评的6个样本进行土壤肥力分级评价,4个样本代表的农田为二等,其它为三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50农场参评的6个样本进行评价,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排名为:“3,4,6,1,2,5”(1-6代表样本编号)。(5)应用地统计学及传统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中等空间变异性,氮、磷、钾变异较大,有机质变异较小,变异可能受常规施肥措施影响。土壤养分均显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