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三届全国运动会的产生背景,也就是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近代体育在教会学校、基督教青年会、留学生、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介的引入和传播之下,虽然遭遇中国传统体育的抵制,但发展迅猛,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体育的主流。在近代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运动会这一推动体育发展的有力工具,也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形成了学校运动会,省运动会、地区运动会,全国运动会,远东运动会四级近代运动会竞赛体系。竞技体育项目深受民众喜爱,为全国运动会在20世纪30年代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论述了政府主导下的三届全国运动会的相关情况。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共举办了3届全国运动会。参赛单位和运动员人数逐次都有增多,并且主办方都极为重视新闻报导,以图让民众对全国运动会有更多的认识。中国传统体育国术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运动会舞台上也大放异彩。三届全国运动会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见证,也是实践者。
本文在弄清楚三届全国运动会的背景和相关具体情况后,开始着力分析全国运动会是怎样推动国民体育发展的。全国运动会带动了省市运动会、区运动会、县运动会的举办,进而带动了各个地区以及基层民众体育的发展。杭州梅东高桥体育场、南京中央体育场、上海江湾体育场等三大体育场的修建给民众提供了优良的运动场地,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民众体育的发展。全国运动会上运动员群体日益扩大,竞赛项目日益增多,而且逐渐与国际体育接轨。民众体育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民众对于国际体育的认识和参与。
最后,本文分析了全国运动会推动国民体育过程中的党国问题。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三届全国运动会,南京国民政府不断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对于全国运动会,中央政府有着强烈的政治期望,大力提倡体育救国,提升国民体格,实现民族复兴。也希望通过全国运动会,遴选优秀运动员,参与远东运动会以及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以图取得荣誉,为国争光。同时全国运动会上,不管是开幕式、闭幕式,还是政要讲话、运动员宣誓等等活动,都显示出南京国民政府党化全国运动会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