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关系着我国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对其进行审计在加强单位预算管理、规范支出行为、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对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实施历史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理论界与审计实务部门为发展、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进行着不懈的研究与探索。随着审计全覆盖理念的提出,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便是实现审计全覆盖,审计范围方面的全覆盖是指将所有一级预算部门纳入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的全覆盖是指对部门预、决算管理情况、费用支出情况、财政存量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内容全覆盖。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学术界逐渐开始研究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审计中,以扩大审计覆盖面,高效率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信息化的开展为解决我国庞大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任务量与相对缺乏的审计资源的矛盾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法。审计实务机关为解决这一矛盾,近几年纷纷开始着手探索利用数字化平台实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字化平台可以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联网审计平台进行初步的结合,以实现对一级预算单位,甚至二级预算单位的覆盖。然而,基于审计实务的调研,目前审计实务机关着重于数字化平台功能的开发,却鲜有审计实务机关考虑对所使用的数字化平台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估。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却缺乏对数字化平台的使用效果的相关测评,这样的实务现状不仅不利于数字化平台的完善,也将会为审计的开展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本文从审计实践出发,以A审计厅为例,研究审计机关所采用的数字化平台的特点及实践现状,分析其与传统手工账项审计、动态联网大数据审计之间的区别,以及此种模式在实践中最先应用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原因,以达到对数字化平台的运行模式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从关键流程和影响因素两个维度对A审计厅数字化审计平台的整体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估。此外,由于平台在实现不同审计目标时所发挥的效用是不同的,基于审计机关广泛将平台应用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现状,从平台功能实现的维度对数字化平台实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目标的能力进行评估,以期为平台的发展指引方向,并从风险控制角度为审计机关的现场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