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贵州布依族情歌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依族歌谣类型多样且形式丰富,布依族情歌是布依族歌谣的精华,源自布依族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内心萌动和歌唱表达,其来源久远且引人入胜具有如诗般的意韵。本文以贵州布依族情歌的记录文本为基本文献,结合在贵州省内所收集到的田野活态资料,集中对布依族情歌中“浪冒浪哨”和“竹筒情歌”两种恋爱方式及其情歌“鱼意象”进行深层文化诠释,再整体上探讨布依族情歌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从布依族情歌来深入阐释布依族文化的厚重内涵,再现了布依族人民的原始记忆和文化原型,展示了布依族情歌所具有独特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价值。  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论文选题缘起及其相关概念界定,论述布依族情歌的研究现状及其创新之处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意义、目的等。  正文共四章。第一章以文化阐释的“深描”法来阐释“浪冒浪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先是对布依族恋爱习俗“浪冒浪哨”进行细致化情境化的描述再进入意义结构“浪冒浪哨”生成语境的分析,最后在深度剖析和比较研究中诠释“浪冒浪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第二章主要研讨布依族情歌中“鱼”意象的原型意义。运用文学人类学的“N级编码”逆推式解读,从文学、文献、考古与图像、神话几个方面来追溯鱼图腾崇拜的原型,最后推绎揭示出布依族人“鱼崇拜”在于布依族人对生殖崇拜的密码。第三章主要分析布依族独特的恋爱方式“竹筒情歌”的文化内涵。本章主要从田野调研、实地取证、歌谣解读等三个面相研究“竹筒情歌”文化内涵。前面三章均并列解读出了情歌中独特的多项文化元素,第四章则是对布依族情歌的整体研析。在整体关照中探索出布依族情歌所具有的文学治疗,所蕴含的审美文化,所起到的族群认同和民族融合的作用。  结语部分重申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即通过阐述布依族情歌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向人们呈现布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剖析了研究中的不足以及对所论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未来的展望。
其他文献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云:“尝谓《说文解字》一书,功不在禹下。”此绝非溢美之辞。许书不仅在文字学领域造诣非凡,而且在文献学、文化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源学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诗人韩东在坚持写诗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小说创作之中,成为一位风格独特又姿态迥异的小说家,诗歌和小说的完美共存使其创作具有鲜明的跨文体写作性质
《浙江採集遺書總錄》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纂修《四庫全書》的過程中產生的一部提要式目錄。根據當時的要求,各地進呈遺書時需開載簡明書目並初擬各書大意,供四庫館甄選采錄。浙
学位
本文将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首先从网络时代的审美语境出发,解读当下时代有别于传统的审美标准;其次从网络游戏现象的本体出发,研究它的文本特性和叙事功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