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因理论一直是心理学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近几年来被引入到了教育研究和教学领域之后,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探讨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纳(Weiner)用归因来解释成就动机,他认为,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会知觉到四种主要的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与努力属于内在归因,而任务难度与运气是属于外在归因。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可变因素;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运气是可变的。归因理论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可能把自己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种原因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其中有正确的,积极的归因,也会有错误、消极的归因,教师应科学地利用归因理论指导学生不断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归因,避免出现学习无助感,从而促进其学习动机的产生。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英语教师,对归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很多思考和实证研究,但是,目前的许多研究结果缺乏具体的建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在众多的调查研究中,研究对象基本上都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研究还是非常少见的,众所周知,两者在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鉴于此,对归因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发掘,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空间和视角,因此,本文作者开展的归因理论应用研究是很有实践意义的。在归因理论的指导下,作者就目前山东省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做出分析:大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普遍较差,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弱,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受到挫折之后,往往做出不正确的消极归因,对英语彻底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成绩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举步维艰,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以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09级高职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促进英语教学效果提高的角度出发,探讨归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影响.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等研究方法,了解、掌握学生英语学习成败的归因取向及其特点,并针对得出结果,形成应对策略,进而在教学实验中实施,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归因重塑训练,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归因选择。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归因理论的应用能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能否对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预期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对相关实验数据做对比及T-检测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合理科学地运用归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非常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对英语教学效果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