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70年代后期,图式理论逐渐被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其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己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由头脑中己经存在的图式驱动,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图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它们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有待写作过程激活。形式图式作为图式的一种,指文章的形式、组织结构的背景知识。它可以为写作提供框架和指导。然而,当前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缺乏粘着性、整篇文章结构松散、布局凌乱、中心意思模糊不清等问题反映了他们头脑中的形式图式有一定的缺陷。中国学生写的文章在形式、组织结构方面既不完全符合英语文章的规范也不完全符合汉语文章规范,似乎介于两者之间,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文章可能与写作者头脑中的英语形式图式和汉语形式图式有关。因此,作者提出了“形式图式杂糅”的概念,指称写作者头脑中英汉两种形式图式杂糅。形式图式杂糅涉及写作者的大脑活动,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文章在衔接手段、段落结构、篇章结构方面的杂糅间接反映出来。形式图式杂糅程度则由文章杂糅的比例而定,文章杂糅比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写作者头脑中英汉形式图式被激活指导英语写作的比例。为了证实上述论断,本文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样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形式图式杂糅并且三个方面的杂糅程度各有不同。其中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方面的杂糅程度尤其偏高。结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引起形式图式杂糅的原因,如英语形式图式的欠缺与激活不足问题,汉语形式图式的干预等。针对原因,作者提出了实现汉英形式图式转换的策略,并为高中英语课堂设计了一些实现转换的具体操作,以达到改善高中生头脑中英汉形式图式杂糅,最终实现改善文章杂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