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天主教三部曲为研究对象,三部曲包括《布赖顿棒糖》、《权力与荣耀》及《问题的核心》。借助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尤其借助克尔凯郭尔关于人存在的三个阶段的思想对格林的小说进行解读,本文试图阐明,格林的天主教三部曲并非狭隘的宗教小说,而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境况的真实呈现。启蒙运动以来世界日趋世俗化,人不再完全以天堂、救赎、永恒为中心,人的存在分裂为审美式的、伦理式的与宗教式的。克尔凯郭尔希望将人引向宗教,格林却并不旨在做出生存引导,而是更倾向于还原生存困境,还原人在境况之中的自主选择,并给予每一种自主的生存选择以意义,不论人所选择的是审美阶段、伦理阶段或是宗教阶段。本文在绪论中陈述天主教三部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克尔凯郭尔关于人存在的三个阶段的理论,并对选题做主题简析。正文部分共三章。第一章分析《布赖顿棒糖》中主人公对审美式存在的主动选择。人物出于对堕落的享乐生活的厌恶以及对尊严的要求,宁愿选择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审美式的生存。第二章分析《权力与荣耀》。指出小说人物分别选择了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无神论的伦理式存在,另一种是缺乏伦理约束的宗教式存在。通过两者的对立与结合,格林为我们呈现出人类存在的最高可能:宗教与伦理的结合。第三章分析《问题的核心》所展现的伦理困境。主人公自愿地停留在伦理阶段,却渴望一种高于伦理的生存范畴,因而做出独特的生存选择,借助人的伦理来承担原本属于上帝的拯救苦难的责任。小说呈现出宗教式微的语境之下,人为了实现一种超验的生存选择而付出的努力。在结语部分,点明格林的小说并非狭隘的天主教小说,而是对人类普遍的生存处境的刻画,格林的小说关注人的存在境遇,并给予主动的生存选择以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