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是融合时尚工业、文化产业、资讯科技、娱乐传播于一体的新型复合型产业,是现代大都市发展从生产——技术创新阶段演进到文化——艺术——技术创新阶段的主导产业体系。近20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创意产业已被国际学界公认为朝阳产业。事实上,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研发成本的比重相对传统产业来说更大,任何公司想垄断整体技术和资源都是极其困难的,必须对产业内外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资源进行整合、配置,需要专业管理和分工合作,因此更加需要集聚发展,国内外创意产业集聚的实践活动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各地都在探索集聚发展的道路,纷纷建立创意产业园区。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此:通过对产业集聚理论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炼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创意产业的本身特征,研究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并用实证的方法进行验证,期望为我国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的启示。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整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基于本文的研究论证工作,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产业集聚理论的梳理发现,在今天,传统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当前产业集聚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创新时机,产业特征、区域环境、偶然因素、政府的支持和参与等;因此在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考虑不同的侧重点,创造及完善集聚区的内、外部环境。2、通过分析国、内外创意产业集聚的形成状况以及典型案例,发现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孵化器)已被看作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最有效途径之一。3、通过对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研究,探寻创意产业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定量评估的方法,发现我国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所选子行业的集聚程度高于一般工业产业。4、建立创意产业集聚主要影响因素的模型,并通过对北京、上海两地的实地调研,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修正与调整。为完成整项研究工作,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交待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及研究的创新性,为整个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基础;第2章围绕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展开述评,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3章论述产业集聚的性质和形成机理,并讨论了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第4章论述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集聚形成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第5章通过实地调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修正了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第6章分析了国内外创意产业集聚的特点,并用国内、外典型案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并从中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第7章对全文的论证过程做出总结,同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及有待改进和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整个研究在充分借鉴与应用已有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试探性的创新性研究,以求完善原有理论体系的不足,提高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功用:1、通过对国内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2、对我国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做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在我国,创意产业正以集聚的组织形态快速发展,并分析我国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现状。3、建立并验证了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4、运用调研数据,建立了基于因子分析的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的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