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中小学生处在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但是在实际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停留在甄选学生的好坏,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不足,故而出现对学生评价不全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难促进学生发展的现象。本研究在多元智能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要求、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特点,制定出一套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的策略,具体包括: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评的策略;2.利用量规进行评价的策略;3.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策略;4.以口头与书面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策略;5.利用直观可见的行为激励学生的策略;6.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激励性评价的策略。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在教学中应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并验证激励性评价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在教育实验前,编制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态度调查问卷,在教育实验期间,编制信息技术教学测量工具,前者分为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态度调查前测问卷和后测问卷,信息技术测量工具为期末测试,包括两部分,作品和期末考试。本实验选取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小学的六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选取六年级一班为对照班,六年级二班为实验班,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态度调查问卷前测,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教学评价策略,在实验班采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进行教学,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学业测试,对实验班进行态度调查后测,得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业成绩,以及实验班的后测问卷数据,对数据统计、分析和比较,以验证激励性评价的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可知,采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