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译者主体性最主要的两方面,即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译者的受动性入手,辩证统一地阐述译者主体性的核心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1]英译本(葛浩文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对比法比较和分析原语文本和译文文本,从而揭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的体现。通过探索和研究,笔者认为葛浩文英译版《丰乳肥臀》是其充分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和其它制约因素(体现为译者受动性)的共同产物。一方面,他在词汇短语、句子、篇章这三个层面的翻译中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但另外一方面,由于受译者语言水平、中西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翻译思想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他在某些翻译上体现了译者的受动性。在翻译过程中,葛浩文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较好地介绍中国文化,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同时,又满足了西方读者对异国文化的猎奇心理以及迎合了西方读者阅读习惯。在翻译技巧上,葛浩文借用了直译、音译加解释等方法来保留原文的意象和文化元素,但是他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按其审美习惯和翻译思想对晦涩、不易翻译的原文内容进行改写,以此降低西方读者阅读的难度。尽管如此,由于译者主体性受动性(自身语言能力及中西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限制,葛浩文在译文中也出现了一些误译以及不恰当的地方,但这些并不影响译文的整体质量。本论文探究了译者主体性在《丰乳肥臀》英译中的体现和其对翻译效果的影响,对翻译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上,在翻译过程中,需考虑译者的主体性,而不只是以原文和原作者为中心。并且,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受动性是译者主体性辩证统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可过于偏重其中的某一方面,也不可夸大或轻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作用。实践上,葛浩文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使用的翻译方法能给现当代中国小说的翻译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其翻译的受动性体现也能启示后来的译者积极探究新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技巧,充分地发挥译者主体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