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生物质资源-芦竹为原料,焦磷酸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首先优化了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下活性炭的制备条件,明确了两种加热方式下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参数,对比研究了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下两种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化学性质和吸附行为,然后结合吸附质的特点,对活性炭进行无机和有机改性,调控其孔径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增加对目标污染物的亲和性,提高吸附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测定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对芦竹活性炭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径、表面官能团和元素含量等性质进行分析表征,采用静态实验方法,在不同的pH、温度、投加量、时间和其它共存离子条件下,考察芦竹活性炭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结合上述性质分析和表征结果,研究芦竹活性炭与吸附质之间的构效关系,并明确吸附机理。本研究对于芦竹的资源化利用及芦竹活性炭应用于不同性质废水的处理提供理论指导。选择芦竹为原料,焦磷酸为活化剂,普通加热法制备活性炭。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剂料比、浸渍时间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产品得率、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影响,筛选出制备活性炭的最优条件,通过SEM、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和XPS分析对最优活性炭进行表征,通过土霉素(OTC)吸附试验考察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温度大于400℃时,活性炭比表面积开始大幅度增加,最大比表面积在600℃时取得,最大孔容在500℃时取得;在剂料比为0.4时,比表面积可达到1150.69m2/g,孔容可达0.59m3/g,随着剂料比的增加,比表面积和孔容也逐渐增加,在剂料比为0.75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在剂料比为1.0时,孔容达到最大值;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浸溃时间为5h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在浸渍时间为10h时,总孔容达到最大值。与磷酸作为活化剂时相比,焦磷酸的使用量较少,得到的活性炭介孔含量更多,更加适合于对大分子污染物的去除,在20℃,对OTC的最大吸附量为534.8mg/g。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了芦竹活性炭。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和剂料比对活性炭得率、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影响。通过表面形态分析、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和吸附试验对最优活性炭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功率的增加,芦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下降的趋势,在700w时达到最大值,当辐射功率过低时,所达到的温度不足以使芦竹原料完全活化,当辐射功率增加到一定值时,芦竹原料能够活化完全,形成发达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增加,当辐射功率过高时,导致反应过快,反应温度过高,部分孔被烧蚀,造成比表面积降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随着剂料比的增加而增加,当剂料比达到0.75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当剂料比超过0.75时,造成比表面积的降低。随着辐射时间的增长,芦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辐射时间为15min时达到最大值。综上,微波加热法制备芦竹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辐射功率700w,辐射时间为10min,剂料比为0.75。此时,活性炭得率为56.1%,比表面积高达1568m2/g,微孔比表面积为631m2/g,外比表面积为936m2/g,孔容为1.08m3/g,微孔孔容为0.28m3/g,外孔容为0.80m3/g。在前两章节的基础上,采用氮气吸附/脱附试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贝姆滴定等多种手段对比研究了两种加热方式下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性能。氮气吸附/脱附试验表明微波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贝姆滴定结果表明普通炭表面的酸性含氧官能团含量明显高于微波炭,微波加热减少了活性炭表面的酸性官能团含量,增加了pHpzc。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20℃时,普通炭和微波炭对环丙沙星吸附量分别为321.07mg/g和300.35mg/g,虽然微波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但对环丙沙星(CIP)吸附量却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微波炭表面含氧官能团较少,负电性较弱,对CIP静电吸引较弱导致的。由于存在静电斥力的作用,初始溶液pH太高或者太低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都不利,在3.2-8.2范围内,吸附量最大。两种活性炭对CIP的吸附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u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自发的过程,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的进行。采用磷酸为活化剂,FeCl3、MnCl2和AICl3作为辅助活化剂制备了芦竹活性炭,并考察其对溶液中Cr(VI)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FeCl3、AICl3和MnCl2作为辅助活化剂制备的活性炭均可提高对溶液中Cr(VI)的吸附效果,MnCl2作为辅助活化剂制备的活性炭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332m2/g)和最大的孔容(1.060cm3/g);AlC13的加入不利于活性炭孔的生成,此时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992m2/g和0.688cm3/g, FeCl3的加入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影响很小,但增加了活性炭的介孔含量,降低了活性炭的微孔含量,增加了活性炭的孔容。溶液中三价铬和六价铬的比值及XPS分析结果了证实Cr(Ⅵ)在吸附过程中的转化过程。共存离子吸附结果显示溶液中的正电荷极易被吸附到表面带负电的活性炭吸附后,中和了活性炭表面的负电性,因此,有利于对带负电荷的铬酸根的吸附。采用环氧氯丙烷、N,N-二甲基甲酰胺、二乙烯三胺以及三乙胺对活性炭进行了改性(AC-EDT)研究,重点考察了改性对活性炭性质及吸附性能所产生的影响。XPS分析结果表明氨基成功的接枝到活性炭表面,对带负电的铬酸根具有更好的亲和作用。与改性前吸附平衡时间为10h相比,AC-EDT对Cr(VI)的吸附速度更快,10min即可达到平衡,且AC-EDT对铬酸根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AC对铬酸根的吸附以孔吸附为主,当强氧化性的Cr(VI)吸附到活性炭表面后,与活性炭表面能提供电子的C=C、C=O反应,自身还原为Cr(Ⅲ);而对于AC-EDT,吸附机理以静电吸引为主,当Cr(VI)快速吸附到表面后,同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本研究利用资源丰富的芦竹为原料制备出了优质活性炭,并通过辅助活化和改性,从孔径分布和表面性质两个方面对活性炭性质进行调控,提高了活性炭的选择性,拓宽了芦竹活性炭的应用范围。该研究不仅节约了煤炭资源,也为芦竹的利用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出路,实现了其资源化、高值化和商品化。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将陶瓷拉西环固定化酵母细胞应用于啤酒的连续后发酵。用试验和分析数据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13~14℃,稀释率0.110h-1,后发酵时间可大
本文论述了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分析了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劣势。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应对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态保护意识,落实生态政策,发展生
出口骗税行为对国家经济的危害绝不在走私之下,一是造成了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侵害了全体公民的利益;二是造成了合法经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形成不公平竞争。本文通过
民事执行措施中网络拍卖是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对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被执行人财产,在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义务时,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技术自行实施拍卖进行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的成长以及经营绩效的提高决定了改革的深入以及广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已经成为
研究目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可以造成急慢性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我国HBV携带者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是乙
准入前国民待遇虽然已经出现在双边、多边以及区域性立法层面上,但由于形形色色的原因,其实施与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的。中国经过了多年的奋勉,成功汲取了外国直接投资并一举成为全
在这个娱乐、恶搞的时代,任何媒介事件都可以成为网民消费的对象,以往严肃的政治话题也可以迅速成为网民娱乐消遣的对象,并获得广泛的传播力,其背后是网络消费政治文化的兴起
岩石隧道掘进机(TBM)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认可度不断提升,然而辅助洞室规划设计等很多TBM施工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2台TBM同时利用1个通道施工的"一洞双机"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机遇和挑战并存。现在,中国共产党在执掌政权、领导国家社会和管党治党等方面所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