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队报》2008欧洲杯报道分析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olar_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队报》作为法国的一份专业性体育报纸,创刊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影响力原先主要波及法国国内和欧洲地区。近些年,随着体育赛事及体育报道的全球化,该报也进入了中国受众的视野,特别我国的《体坛周报》与其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队报》在中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媒体在许多文字材料或相关学术著作中对法国《队报》一致盛赞,并且指出在体育新闻平面媒体的建设中要学习《队报》,可是国内却始终没有学者对该报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另外,就体育新闻及大型赛事报道而言,我国学界目前的研究状况基本是以国内报刊为主,少量英文报刊作为补充,小语种报刊这一领域几乎无人涉及。鉴于此,本文选取法国《队报》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为文献综述,首先较为全面的阐述了体育新闻的相关概念,继而将国内目前对于体育新闻及大型赛事报道的代表性文章一一列举并归纳总结,系统地呈现出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为本文的撰写寻找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试图寻找出国内在这部分研究中的盲区所在。在研究结果与分析部分,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较为细致地梳理了《队报》的历史沿革。目前国内关于《队报》历史方面没有相关研究,笔者通过查找各类法文文献,加以翻译、整合,概括出《队报》早期创办和发展的基本脉络:首先1900年其前身《L’Auto-vélo》的创办,然后1903年被迫更名为《L’Auto》;二战期间停刊,1946年复刊,并正式命名为《队报》(《L’EQUIPE》);1968年被法国阿莫里报业集团收购,发展至今,最终使它成为一家影响整个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大型体育媒介集团。在接下来的正文主体部分,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数据统计法,以报纸原件作为文本,从《队报》版面编辑的角度入手,对《队报》2008欧洲杯报道分析制定了基本研究框架,该框架分为版面版式、稿件来源、报道重点、报道形式和报道基调五个方面。研究中发现,《队报》为垂直版面,版面密度较小,正统恒定;在稿件选择上特别注重新闻的独家性;报道重点清晰明确,注重赛前信息和比赛结果的即时报道,聚焦明星球员,本土球队以及戏剧性较强的比赛;报道形式上文字和图片并用,以求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报道基调上,采用非情绪化、非娱乐化的专业报道。在最后结论与建议当中,笔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队报》取得成功的原因,并且对中国的体育类报纸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的意见,主要包括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加强编辑记者队伍建设和了解受众市场需求。对于外文报纸的体育报道研究而言,法国《队报》只是这方面一个小小的代表,笔者希望借由这个开始,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相关领域中来,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西江诗法》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于公元1430年即明宣德五年编成。朱权于《西江诗法》序文中,论述诗法内容为江西元代文人诗法集成之作。实际上,《西江诗法》虽
何焯作为清初著名学者,无论是其考据还是对经史诗文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但现今对于何焯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停留在文献学的角度,其文学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
对网络搜索学术信息的评价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认识网络学术信息评价的标准或尺度。文章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从信息本体、信息系统、信息用户和信息情境四个方
作为生动体现魏晋思想文化的经典作品,后人对《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的评点可谓络绎不绝。尤其是到了明代,评点这种批评形式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从评点角度出发对
鏊于在冲突发生后国际干预收效多时不够理想,因此,冲突前的努力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预防性外交”便是这种努力的重要途径。在联合国框架下的这种努力。通过安理会、大
随着中国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再加上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国内企业原来依靠人口红利获得的成本优势在逐步消退,当国
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有名的抗金名臣,是两宋之际伟大的民族英雄。但是历来对李纲的研究都注重他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身份,即使研究他的文学作品,也是集中在诗词方面,对赋及序跋
《齐东野语》是宋末元初遗民周密的经意之作,其中记载了国政要事、历史考证、读书交游、日常见闻等多方面的内容,尤其记录了众多与宋季士人有关的轶闻遗事。本文将立足《野语
朱绶(1789-1840),字仲环,江苏元和(今苏州)人。道光十一年(1804)举人,后屡试不第,曾佐梁章钜与林则徐幕,其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三)、《明清江苏文人年表》等。朱绶早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人们希望通过改造原有建筑物来获取更大的使用空间。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投资日益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原有厂房已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