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区域经济学理论范畴与区域经济发展概念分析,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或政治的中心,其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与环境等总多因素。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动,城市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与此同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剧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如何促进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重庆市是具有“都市定位、省域特征”的直辖市。其中,都市区更是体现重庆城市特征、建成长江中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载体。伴随着城市经济高速发展,重庆都市区日渐暴露出生态环境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2008年,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崭新目标,为重庆都市区生态城市综合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据此,本文通过引入“创新”概念,以构建创新导向型生态城市建设系统为理论框架,旨在将创新发展战略提升为主导发展战略高度,以综合创新发展理念导向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趋于结构合理、组织优化、运行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在综合分析重庆都市区生态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建立能表征创新因素对生态城市建设导向作用内涵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计量方法对重庆都市区生态城市建设特点进行分析评价,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领域,并根据创新导向理论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要点内容与层级脉络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写作的研究背景和框架等内容,为下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二部分综合阐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初步总结认为应通过树立科学性生态发展观、推动协调性城乡生态融合、营造社会性生态发展意识、引导创新性经济生态转型此四方面探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生态城市建设道路,为下文理论提出奠定基础方向;第三部分探索性提出创新导向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对创新驱动型生态城市建设内涵与目标价值取向、创新导向型生态城市系统构建和创新导向型生态城市建设机理四方面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以形成理论框架指导实证研究。第四部分选取重庆都市区为研究对象,以创新导向型生态城市系统构成为框架综合分析2003—2008年间重庆都市区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与动态变化趋势,并归纳总结其建设条件。第五部分以创新导向型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为依据,以重庆都市区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分析为依据,选取设计能表征创新因素对生态城市建设导向作用内涵的指标体系,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08年重庆都市区生态城市建设静态水平,分析其建设重点和发展特征:重庆都市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领域是促进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体系构建;另外必须因地制宜,根据都市九区各自发展特点,协调生态城市有重点、有差异的整体建设。第六部分是以动态、静态实证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理论研究创新导向型重庆都市区生态城市建设思路。本文认为通过创新导向重庆都市区生态城市建设可采取以下四方面对策:通过政策制度创新,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促进生态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技术、制度创新,实施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生态产业体系建设;通过意识、行文创新,提高居民生态意识水平,引导生态环境保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筑生态建设管理体系,保障生态城市建设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