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基于有机小分子类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了18%。高效的有机小分子受体(SMAs)材料的化学结构一般为A-D-A或A-π-D-π-A型,中心D单元通常由多环稠合芳烃构成,两端A单元一般为吸电子单元,π-共轭桥常用富电子芳杂环。末端A和π-共轭桥对SMAs的分子结构、光电性质和器件的光伏性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基于有机小分子类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了18%。高效的有机小分子受体(SMAs)材料的化学结构一般为A-D-A或A-π-D-π-A型,中心D单元通常由多环稠合芳烃构成,两端A单元一般为吸电子单元,π-共轭桥常用富电子芳杂环。末端A和π-共轭桥对SMAs的分子结构、光电性质和器件的光伏性能有重要影响。现阶段,末端多为2-(3-氧代-2,3-二氢-1H-茚-1-亚基)丙二腈(IC)及其衍生物,π-共轭桥多为噻吩及其衍生物,其它高效的A单元和π-共轭桥还少有报道。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新的吸电子末端A和π-共轭桥,设计并合成系列基于高效的中心D单元引达省并二噻吩(IDT)和引达省并二噻吩并噻吩(IDTT)的新型小分子受体材料。详细研究了不同末端A单元和π-共轭桥对所合成SMAs材料的热性质、光物理、电化学性质和光伏性能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炔烃与四氰基乙烯(TCNE)或四氰基喹二甲烷(TCNQ)串联[2+2]-环加成/逆电化制备了一系列以IDT为中心给电子D单元的小分子受体IDT-PCN,IDT-TCN,IDT-T-PCN和IDT-T-QPCN。详细研究了不同吸电子末端A和π-共轭桥的引入及对小分子受体材料热稳定性、光物理、电化学和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氰基的苯环末端IDT-PCN和含氰基的噻吩末端IDT-TCN两者的吸收光谱和能级相差不大。但是加入π桥后,IDT-T-PCN的吸收光谱会出现大幅度红移,LUMO能级提高,进一步拓展共轭长度,小分子IDT-T-QPCN的吸收光谱进一步红移,吸收边带达到1100 nm,并且提高LUMO能级并同时降低HOMO能级。以中带隙聚合物PBDB-T为给体材料,四个小分子为受体材料构筑的OSCs的光伏性能都不理想。其中基于IDT-TCN:PBDB-T的器件获得了效率为0.63%。2.分别用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为π-共轭桥,设计并合成了以IDT为中心D单元,IC为末端A单元的两个A-π-D-π-A类小分子受体材料IDT-VT-IC和IDT-ET-IC。由于碳碳双键小分子IDT-VT-IC的溶解性很差,无法进行器件性能测试,因此重点研究了作为π-共轭桥的碳碳三键对小分子受体材料热稳定性、光物理、电化学和光伏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碳碳三键由于键能降低,IDT-ET-IC相比于IDT-T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由于碳碳三键单元的缺电子性质,碳碳三键连接的材料通常显示出蓝移的吸收光谱,IDT-ET-IC与IDT-T相比光谱出现了蓝移,IDT-ET-IC和IDT-T的LUMO能级相差不大,但是HOMO能级有一定的降低。用聚合物PBDB-T为给体材料,小分子IDT-ET-IC为受体材料,制备了本体异质结型OSCs器件。经过初步测试,最终基于PBDB-T:IDT-ET-IC的OSCs获得了4.52%的PCE。3.分别以IC的双卤化物IC-ClBr和IC-FBr为末端吸电子A单元,设计并合成了两个以IDTT为中心D单元的SMAs材料IT-ClBr和IT-FBr。重点研究了不同的卤素原子取代末端对SMAs的热稳定性、光物理、电化学和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末端卤素原子的微调,对分子的吸收光谱有一定的影响。IT-ClBr和IT-FBr两者溶液下的吸收光谱几乎一致,但薄膜情况IT-FBr在300-750 nm吸收更强。从能级来看,IT-FBr的LUMO以及HOMO能级都稍微降低,这有利于获得高VOC。用中带隙聚合物PM6为给体制备的OSCs了光伏器件,经过优化,基于PM6:IT-ClBr和PM6:IT-FBr的OSCs的PCE分别为10.88%和12.35%。两者的JSC以及FF相差不大,主要是由于IT-FBr的VOC有了很大提升,使得IT-FBr的PCE高于IT-ClBr。
其他文献
柑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受到大众的青睐。柑橘果实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面临病原真菌的侵染,化学杀菌剂的使用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但其造成的问题(如人身健康、环境问题以及病原菌耐药性增加)也日益严峻。因此急需开发新型防治手段代替化学杀菌剂。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H)是一种异喹啉类季铵盐,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已有初步探究,本论文通过离体和活体
随着有机方法学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加热反应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化学家们的研究需求,寻求一种新的手段来替代传统的加热反应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光催化以其对环境友好和绿色,可再生等特点得到了众多化学家的青睐。光催化反应主要途径是在温和的条件下降低反应活化能,实现催化剂与底物的单电子转移(SET)或能量转移(En T)。随着光催化的不断发展和新型光催化剂不断的被开发应用,光催化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本论文综述
洛伦兹模型是工程上广泛应用的一种色散模型,本文主要研究洛伦兹超材料中麦克斯韦方程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洛伦兹超材料中的麦克斯韦方程比简单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更复杂,数值分析更难.我们首先对洛伦兹超材料中电磁波传播问题的控制方程设计了有效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接着证明了该离散格式的稳定性与误差最优收敛阶O(T~2+h~2).最后给出了支撑理论分析的数值实验,并应用此离散格式模拟电磁波在洛伦兹超材料中传播
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无感识别,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人脸的面部特征随年龄的变化发生改变,对人脸识别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人脸无法识别或者识别错误的现象,如何抑制年龄因素提取年龄不变的人脸特征是跨年龄人脸识别任务的关键。本文以提取年龄不变的身份特征为目标,引入传统算法和年龄估计算法作为辅助机制,完成跨年龄人脸验证任务。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针对公开数据集FG-NET、MORPH
水凝胶作为一种高含水量的三维交联聚合物材料,在水中可以迅速溶胀但不溶解。由于其结构与生物组织的高度相似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水凝胶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和致动器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水凝胶的结构进行特异性设计以满足应用场景的需求。因此,如何高效且简单地制备出符合要求的特异性结构水凝胶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一种全新调节水凝胶薄膜形变和致动的方法,即利用材料自身的结构
苯并菲啶和嘧啶并[4,5-b]吲哚是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两大组成部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首先,苯并菲啶和与其结构相近的吡啶稠合的多环芳族结构作为中心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生物碱、医药、材料。例如,苯并菲啶衍生物是广泛分布的生物碱之一,并且与DNA链插入能力以及强效的抗肿瘤,抗疟和抗菌活性相关。其次,嘧啶作为核苷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衍生物嘧啶基吲哚和嘧啶并吲哚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
由于二氟甲基具有亲脂性,可以充当羟基、巯基或酰胺基团的生物电子等排体,能提高分子的亲脂性和稳定性;同时二氟甲基呈弱酸性,可以建立氢键相互作用,从而能提高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结合选择性。二氟甲基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功能材料有重要意义和应用。然而,在自然界的天然产物中,二氟甲基化合物非常少见。因此,发展稳定高效的二氟甲基试剂及相应二氟甲基化方法,向生物活性分子中选择性地引入二氟甲基,受到了研究人员极大的重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低氧化还原电位以及环境友好性等诸多优点在众多储能装置中脱颖而出,已被应用在各种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等方面。但商业上仍使用比容量仅为372 m Ah/g的石墨类负极材料,故锂离子电池的可逆存储容量因电极材料而受到限制。随着市场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提升,必须开发先进的电极材料来取代目前的商业石墨类负极材料,硅材料因超高理论比容量受到了极大关注。本论文通过简单的
锰基正极材料凭借其较高的比容量、丰富的资源以及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等优点成为了钠离子电池中研究最多的正极材料之一。经过这些年的研究,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高电压或者高电流下的电化学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以锰基正极材料为主要研究对像,通过表面包覆、优化制备过程、元素掺杂等方法来优化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1)将固相法制备Na0.44MnO2微米棒状材料作为基体
绘本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的发展不过数十载,但其发展趋势迅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该文梳理了我国绘本的起源,探讨了绘本的概念,介绍了目前国内认可度较高的绘本概念,以及其他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的绘本概念,探析了现代意义上我国绘本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