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抑霉唑、灭菌唑诱导的烟曲霉抗药性及抗性机理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nm0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作为土壤中广泛存在的唑类杀菌剂靶标菌,也是人类致病菌,能够侵染人体造成侵袭性曲霉病,如今已有抗药现象存在,其抗性产生根源和抗药机制等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且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临床抗性烟曲霉可能源于环境中农用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本文以咪唑类农用杀真菌剂抑霉唑和三唑类农用杀真菌剂灭菌唑作为底物试验其诱导烟曲霉产生三唑类医药抗性的可行性。14株烟曲霉敏感株试验菌中,咪唑类农药抑霉唑能诱导出4株伏立康唑抗性菌株和2株伊曲康唑抗性菌株。伏立康唑抗性菌株均发生TR46/Y121F/T289A突变,有报道称该突变是引起烟曲霉伏立康唑抗性的原因。1株伊曲康唑抗性菌株cyp51A基因发生TR34/L98H/S297T/F4951突变,1株发生新型突变Y433N,有报道证实TR34/L98H/S297T/F495I突变中的TR34/L98H是引起烟曲霉伊曲康唑抗性的原因。经本文试验证实,烟曲霉cyp51A基因的Y433N新型突变菌株,不存在代谢抗性,且Y433N突变与烟曲霉三唑类医药抗性无直接相关性。三唑类农药灭菌唑同样能够诱导烟曲霉产生三唑类医药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抗性。14株烟曲霉敏感株中能够诱导出3株伏立康唑抗性菌株和2株伊曲康唑抗性菌株。伏立康唑抗性菌株均发生抗性相关TR46/Y121F/T289A突变;伊曲康唑抗性菌株均发生抗性相关TR34/L98H/S297T/F4951突变。灭菌唑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35.99天,会对土壤中的烟曲霉三唑类医药敏感性产生影响,灭菌唑高残留土壤中能够分离出2株对三唑类医药伊曲康唑产生抗性的菌株,分离菌株的cyp51A基因存在Y433N突变。灭菌唑存在手性对映体,(S)-灭菌唑对其靶标菌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最大抑制中浓度(EC50)为2.34mg/L,(R)-灭菌唑的为1.53 mg/L,(R)-灭菌唑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活性优于(S)-灭菌唑。同时,(R)-灭菌唑对烟曲霉的毒性高于(S)-灭菌唑,其诱导后产生三唑类医药抗性烟曲霉可能性低于(S)-灭菌唑。14株烟曲霉敏感株中,(S)-灭菌唑能够诱导产生3株三唑类医药抗性菌,而(R)-灭菌唑仅能诱导1株烟曲霉敏感株产生三唑类医药抗性。在纯培养诱导试验和土壤暴露试验中均发现cyp51AY433N突变的烟曲霉抗药性菌株,但未发现Y433N突变与烟曲霉抗药性的直接证据,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企业与顾客、生产与使用、服务提供与服务接受,它们之间的中间环节是购买(对企业来说是销售)。对顾客来说,有一个购买决策的过程(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到,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购买决
期刊
为满足微逆变器高加权效率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光伏微逆变器的柔性拓扑DC/DC变换器。柔性变换器包含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改进双管正激工作模式与桥式工作模式,介绍了各自
《国外食用菌》系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译刊,每年出版四期,主要为我国食用菌教学、科研人员及专业户提供国外 “Foreign Edible Fungi” is a translate
杨峴作为晚清时期著名的经学家、诗人、金石学家,于书法也造诣极高。杨氏书法以隶书和行书为主,尤其以雄逸恣肆的“草隶”名擅清末,高徒吴昌硕以草法写篆即受其启发,而且其书法亦对日本书坛产生深远影响,日本近代书坛祭酒日下部鸣鹤亦受其亲炙。本文就杨峴的隶书书法渊源进行回溯探源,对他所临摹学习过的各路汉碑予以梳理,同时结合他的生平与交游,对其书学观念进行整理归纳。杨峴的隶书书法风格主要有“朴拙”类、“雅正”类
为了评估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工程-围封禁牧工程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效益,本研究在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附近,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围封8年、围封4年和自由
目的通过观察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PS)和氯化锂(LiCl)对霍乱弧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抗炎作用,探讨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
阐述TJY型压力开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压力开关常见的均衡风缸回风、最大减压量不足、制动机减压无初制动以及均衡风缸漏风等几种故障,分析故障原因。从材料源头、生产过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下的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激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近视散光患者中抽取了115例
针灸学从远古时期的起萌阶段,发展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并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因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人文思想等社会背景因素的影响,针灸学在不同历史阶
词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也是言语产生的基础。言语产生包括3个过程:概念化过程、言语组织过程和发音阶段。其中,言语组织过程是将目标概念转化为语音表达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