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积极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自由、自主地开展创编、表演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情感的有效抒发、同伴间互动、交流、合作都有极大的帮助。但在实践中,创造性韵律活动教学却常常遭遇冷落,教学实践中出现混乱现象。本研究以创造性韵律活动中幼儿“遗忘”现象为研究内容,探究“遗忘”的类型、“遗忘”现象发生的原因,不同类型的“遗忘”中幼儿的表现特点,从而梳理出对教师开展创造性韵律活动的建议和要求,为一线教师解决困惑,给她们的教学工作提供实际的参考和帮助。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有以下三方面的结论。首先,创造性韵律活动中的遗忘分为“真遗忘和假遗忘”两大类型。假遗忘中又包含主动选择型遗忘和被动干扰型遗忘。其中主动选择型遗忘分为学习他人型和自我创新型。被动干扰型遗忘又分为道具干扰型、音乐干扰型、教师干扰型、同伴干扰型。不同能力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遗忘。其次不同“遗忘”类型中,幼儿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从而得出,真遗忘和被动干扰型遗忘是消极教育行为产生的后果,是教学失败的表现,这两种遗忘需要避免。而主动选择型遗忘中,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乐于想象和创造,这种遗忘是值得提倡的。第三,找到了创造性韵律活动中幼儿“遗忘”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教师动作预设出现问题、缺乏练习指导、缺乏激励措施,幼儿则对活动缺乏经验和兴趣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有较强的专业理念,其次教师要具备舞蹈技能、语言组织、反思能力等专业技能,第三,教师在面对能力不同的幼儿,针对“被动干扰型遗忘”的幼儿,要加强专业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