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以及城乡统筹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越发成为这一背景下的关键议题。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模式以缓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矛盾,以实现农村地区资源有效配置和重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在农村土地改革背景下,对大足区农村建设用地现状规模、结构、布局特征进行分析,提出现阶段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存在问题;利用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大足区各镇街进行综合实力分区,探讨农村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研究农村建设用地在各分区下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在大足区各镇街综合实力分区基础上,以各分区中典型镇为例制定具体布局优化策略,并提出农村建设用地布局调控建议。论文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现阶段研究综述,研究区域、内容、方法、思路与技术路线,数据来源,研究创新点等。第二章:农村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阐述了大足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分析了农村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特征,总结了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布局模式,提出现阶段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存在问题。现阶段农村建设用地总体呈现规模大,人均用地超标,内部结构不合理,空间布局零散无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布局模式多样化等特征。第三章:综合实力分区下农村建设用地空间分异。以各镇街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对区域综合实力进行评价,探讨农村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大足区综合实力分区为:Ⅰ级区域综合实力最强,Ⅱ级区域综合实力较强,Ⅲ级区域综合实力一般,Ⅳ级区域综合实力较弱。各分区下斑块面积比重、板块规模、斑块密度、斑块形状及斑块功能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第四章:综合实力分区下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选取各综合实力分区下的邮亭、万古、宝顶、季家镇为典型镇,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采用潜能模型对农村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将斑块优化类型划分为:城镇化型、重点发展型、规模控制型、迁移合并型,并相应提出各综合实力分区农村建设用地布局调控建议。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结论,提出研究不足和可深化完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