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衰弱与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是否存在相关性,并根据Fried衰弱表型评估方法将老年患者分为不同衰弱表型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探索不同的衰弱表型与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选择2018年01月至2018年06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70岁及以上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283例研究对象。2.所有研究对象检测其血中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高、体重、握力、步速等基线资料。3.调查人员根据Fried衰弱表型评估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完成衰弱评估,根据得分进行分组:(1)根据衰弱程度分为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衰弱组;(2)根据不同衰弱表型分为体重下降组、步速减慢组、握力下降组、体能下降组及疲乏组。4.分析老年衰弱及其表型与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5.所有数据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描述,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进行假设检验时单因素检验采用ANOVA、t检验或χ~2检验。衰弱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检验水准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总共纳入283例研究对象,其中衰弱患者121例,衰弱前期患者85例,无衰弱患者77例,衰弱的患病率达42.8%。2.不同衰弱分组年龄、BMI、文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年龄及BMI均高于无衰弱组及衰弱前期组,无衰弱组文化程度均高于衰弱前期组及衰弱组。3.不同衰弱分组WBC、CRP、IL-6、PT、FIB、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WBC、CRP、IL-6、PT、FIB、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无衰弱组及衰弱前期组(P<0.05),男性及女性各组衰弱分组WBC、CRP、IL-6、PT、FIB、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衰弱表型与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的关系:体重下降组、步速减慢组、握力下降组、体能下降组及疲乏组中WBC、CRP及IL-6均明显升高(P<0.05)。5.不同衰弱表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体重下降组PT、D-二聚体、FIB均明显升高(P<0.05);步速减慢组D-二聚体、FIB均明显升高(P<0.05);握力下降组PT、APTT、D-二聚体、FIB均明显升高(P<0.05);体能下降组PT、D-二聚体、FIB均明显升高(P<0.05);疲乏组PT、APTT、D-二聚体、FIB均明显升高(P<0.05)。6.衰弱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WBC水平升高、CRP水平升高、IL-6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FIB水平升高均是老年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T和APTT的延长不是老年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炎症反应及凝血活化与老年衰弱存在相关性,部分炎性因子(WBC、CRP、IL-6)及凝血指标(FIB、D-二聚体)可能对于老年衰弱患者的具有诊断价值。2.不同衰弱表型WBC、CRP、IL-6、FIB、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进一步验证老年衰弱与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存在相关性。3.高龄、WBC升高、CRP升高、IL-6升高、D-二聚体升高、FIB升高是老年衰弱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