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事故频发。本文结合合肥地铁工程建设实践,在对合肥地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性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地铁施工的风险因素和特点进行研究,基于典型车站和区间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和措施。论文完成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开展了合肥工程地质特征和地铁施工方法适应性进行研究。对合肥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获得了地铁沿线的岩土分布特征和物理力学参数,揭示了典型膨胀性岩土的膨胀特性及规律;分析了合肥地层条件对地铁施工方法的影响以及施工控制措施。(2)研究了合肥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和特点。结合合肥地铁的施工环境,对合肥地铁的主要风险源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合肥膨胀土地层、富水软弱土层、上软下硬地层、南淝河等地表水体是合肥地铁施工主要的地质风险因素;此外,合肥地铁沿线存在大量建(构)筑和地下管线,是重要的周边风险因素。(3)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综合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合肥地铁3号线望江路车站的施工风险评估,为合肥轨道交通施工风险评估奠定基础。(4)研究了复杂周边环境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及控制技术。以合肥地铁1号线太湖路车站为背景,对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围护桩水平变形以及临近高架桥桩基变形的影响;提出安全控制措施和技术方法,包括对基坑本身变形破坏的防护、以及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保护。(5)研究了典型富水地层地铁车站的施工风险及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结合大东门地铁车站对合肥地层中比较典型的富水地层中深大基坑施工风险进行分析,从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安全控制对策。大东门车站具有地下水位较高且具承压性、地层条件差、车站基坑深度大、车站结构复杂、周边临近建筑等特点,基坑失稳、周边建筑物和管线变形及损坏、维护结构渗漏水、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等是主要风险源。采用地下连续墙对基坑进行围护、主体结构采用盖挖逆作法、加强设计中防水设计和施工中的防排水措施、局部土体加固保护周边建筑物等。(6)研究了地铁盾构隧道近接施工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了合肥地铁1号线盾构下穿南一环市政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提出了对既有市政隧道底板用旋喷桩预加固、对市政隧道结构采用玻璃纤维桩围护的措施,为盾构下穿和切割围护桩提供条件;盾构掘进时对施工速度等施工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施工过程,表明市政隧道变形在合理范围内。对地铁盾构隧道长距离侧穿桥梁桩基施工进行风险分析,针对不同近接距离提出不同的桥桩加固措施,对施工速度等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确保桥桩基础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