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者选择股票的主要依据是上市公司向公众提供的财务报告,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公司的业绩(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收益),这些指标也是上市公司维持上市地位并享有配股权的重要尺度。因此,上市公司总是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业绩形象,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操纵利润的方法。由于公司的财务报表要经过审计,所以操纵利润并不是通过做假账的方式进行,而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的基本要求、在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本年利润的调整。因此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通过识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方法来判断其真实的长期获利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中,采用案例分析和行为分析的方法,对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作初步的探索。以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在年度审计报告中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为研究的切入点,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课题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及原因;第二部分从宏观上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出现利润操纵的原因及动机;第三部分通过对审计报告样本采集和统计结果分析对中国证券市场整体概况作一浏览;第四部分就审计报告所涉及各事项作具体描述;第五部分针对典型案例作详细剖析;第六部分基于前面的分析比较,对中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对策。 论文以1998年最新年报的案例进行剖析说明为主要方式,在实证研究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