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写经书法是研究书法史者不可绕过的课题,敦煌写经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本文研究对象是晋及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又聚焦两晋、西凉、北凉、北魏写经。主要运用考证、比较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而又有针对性地考察。文献和实物资料相互对照,旨在复原真实的书法史,描绘出敦煌写经书法的整体风貌和发展演变的过程。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对象及意义、对本专题的研究史作了回顾、阐明了我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敦煌写经研究之西凉题记考释”考察了“十诵比丘戒本比丘德祐题记”、“妙法莲花经卷---比丘兴达等题记”、“律藏初分卷三沙门进业题记”,通过对池本所收几则西凉写经题记的考查,对当时写经的社会背景、政治斗争及佛教文化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五凉时期写经打下了基础。第三部分“敦煌北凉写经之《优婆塞戒经》考”对日藏敦煌写经北凉《优婆塞戒经》题记的综合考查,有助于我们判定此经的真伪,了解当时的政治斗争及佛教的普及程度。第四部分“敦煌写经研究之北魏冯熙写经题记考释”通过对英藏敦煌文献S.0996号《杂阿毗昙心经卷第六》题记的考查,得到许多信息,比如当时的政治状况、佛教经典在中国发展前期的目录编纂历史、职官制度的变化、北魏官员写经与唐代官员写经的根本目的、北魏这个统治北中国的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第五部分“从敦煌遗书看楷书的成熟”通过对多种资料的考查,得出结论。全文分别对不同时期的写经书法进行深入详尽的考查,在最后一部分,作出自己的判断。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书法的发展也是如此,在楷书这一书体形成之后,再没有出现第六种书体。后世尽管有很多书家写楷书,但是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而楷书,从出土的诸多资料及流传的法帖证明,不论名家还是大众书写,其在晋代已经成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敦煌藏经洞是一个宝库,敦煌写经是研究书法的重要资料,对其挖掘地越深,距书法的本质与真相就会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