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粗纤维水平日粮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胴体肉品质和肠道生理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51.45±7.98)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育肥猪60头,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试验处理分别为:2.5%粗纤维组、7.5%粗纤维组和12.5%粗纤维组。试验按体重大约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50~90kg,后期为90~120kg,每周记录采食量,每阶段始末称重。试验结束时每个处理随机挑选体重相近的育肥猪4头,称重后屠宰,取样测定育肥猪胴体性能、肉品质和肠道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粗纤维水平从2.5%提高到7.5%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的料重比(P <0.05),而对育肥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均没有影响(P>0.05),粗纤维含量提高到12.5%降低了育肥猪日增重和后期日采食量(P <0.05),提高了料重比(P<0.05)。日粮粗纤维含量提高到7.5%和12.5%均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的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P <0.05),显著降低了背膘厚和板油比例(P <0.05),以12.5%纤维组改善程度最大,同时屠宰率有降低的趋势。与2.5%纤维组相比,7.5%纤维和12.5%纤维均降低了背最长肌肌肉的pH值(P <0.05),12.5%纤维提高了肌肉的烹饪损失率,降低了肌肉的系水力。随着日粮粗纤维含量的提高,背最长肌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显著增加和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7.5%纤维和12.5%纤维均显著降低了育肥猪大肠内容物的pH值(P <0.05),对小肠内容物的pH值没有影响(P>0.05),同时显著增加了育肥猪大肠的长度、容积和重量(占活体重的比例)(P <0.05),没有影响小肠的长度和重量(P>0.05),同时育肥猪胃的重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日粮粗纤维的提高降低了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和显著降低了小肠的绒腺比(P <0.05),不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对照组相比,7.5%纤维和12.5%纤维均可以显著提高育肥猪盲肠内容物乙酸的含量和显著降低丙酸的含量(P <0.05),对丁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由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粗纤维比例从2.5%提高到12.5%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育肥猪的胴体性能,但同时伴随着生产性能的下降和肌肉品质的降低,对肠道的发育影响较大,不利于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和肠道的健康;而日粮粗纤维提高到7.5%不仅不会影响到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变化,同时还有改善胴体品质的趋势。所以本试验研究中用7.5%纤维组饲喂育肥猪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