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和电力两个行业的和谐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然而,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两者的市场化进程不同步,出现了“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煤电顶牛现象时有发生。在电煤价格出现波动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和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就如何解决煤电顶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国内学者中,大多数学者认为,煤电顶牛的状况是电煤和电力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同造成的,即“市场煤”和“计划电”的作用。虽然国家实施的煤电联动政策有其合理性和迫切性,但是这终究是治标而不治本的过渡性措施,实属无奈之举,而要彻底解决煤电矛盾问题,煤电一体化是最佳选择,而这就必须加快电力市场的改革,实行后向兼并,以保证电煤资源的稳定供应。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煤电矛盾的根源是体制机制原因,电煤价格上升、煤电矛盾日益尖锐,并非交易成本从中作梗;煤电一体化后,管理成本、监管成本等的上升,可能会不利于煤电的和谐健康发展。其他的一些学者则认为,煤电矛盾问题的解决,基于现实条件和各方利益的考虑,很难通过一体化或非一体化的方式来解决,而契约式战略联盟则兼收两者优点,更有利于当下问题的解决。而我国于2008年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开启的煤炭业的重组,提高了煤炭行业的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行业集中度,改变着煤电双方谈判的力量对比,对煤电矛盾的解决带来了重大影响。本文就是在这种理论冲突和现实矛盾背景下,对煤电矛盾问题进行解读。首先,回顾了我国煤电产业以及相关宏观经济背景,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简单回顾和总结;其次,对我国的煤、产业的改革历程以及相关的行业特点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对煤电价格联动政策以及煤炭重组带来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价格联动政策的作用已经发挥完毕,而煤炭重组改变了双方谈判的力量对比,改变了谈判模式;在此基础上,将市场理论、一体化理论以及纵向战略联盟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条件进行比对,并通过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对煤电双方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在煤电联动政策已经走到尽头、煤炭重组改变双方的谈判力量对比、电力市场化改革还远未完成的情况下,市场理论与纵向一体化理论与我国煤电矛盾的实际情况并不能实现很好的衔接,即这两种理论于我国煤电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而契约式纵向战略联盟则兼有二者优点,更适合于我国煤电矛盾问题的解决。这种思路既可以保证煤电双方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避免一体化企业所带来的巨大的组织成本,又能保证双方关系的和谐稳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都有着重要作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要有效地运用契约式纵向战略联盟理论来解决我国煤电矛盾问题,还需要做好一些相关的辅助工作,协调进行,比如电力市场、运输瓶颈以及电煤期货市场建设等等;而不是仅仅就煤电而论煤电,应该放在国民经济这个更大的产业链条中看待和解决。本文对煤炭重组这一最新时事所带来的效应进行分析,并将其引入到煤电矛盾的框架中加以思考重新思考;引入电煤需求波动,、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对煤电双方的博弈行为以及效果对策进行动态分析,认为契约式战略联盟更接近我国现实情况,也更有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些就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本文期望能为我国煤电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较新的思路,既能保证煤、电产业各自的专业性、发挥两者的规模经济优势,又可以保证二者的良好互动,以便较好地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但是,由于自己学识有限,并不能做到对问题更深层次的分析,理论分析居多,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前瞻性分析较少。但,这些也成为以后继续研究的方向和问题研究的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