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RI-DTI技术对HIV感染者脑白质细微结构病变的诊断和HAART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7例HIV感染患者,除3例常规MRI发现存在颅内感染或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外,其余74例纳入本研究(阳性组);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83名HIV阴性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另外,将纳入的74例HIV感染者根据是否接受HAART分为两组,即HAART组(28例)和非HAART组(46例)。HIV感染者及HIV阴性正常人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TI扫描,并测定双侧内囊前支、内囊后支、内囊膝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胼胝体干脑白质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比较阳性组与对照组和HAART组与非HAART组间FA值及ADC值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组双侧内囊前支、内囊膝部、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干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双侧内囊前支、内囊后支、内囊膝部及胼胝体干AD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ART组双侧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肼胝体干的FA值高于非HAAR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内囊膝部和内囊后肢的FA值以及所有前述测量部位的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IV感染者内囊、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干均存在不同程度脑白质细微结构损害;DTI技术不但可通过显示FA值和ADC值的异常改变而发现和诊断HIV感染者内囊、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干的细微结构病变,还可以通过显示HAART前后FA值的变化情况实现对疗效的评估,故其可作为HIV感染者脑白质损害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无创而有效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