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肺损伤的胸部CT表现,提高对百草枯中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对比与分析1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与胸部CT表现,按中毒剂量[1]将患者分为少量组(<10 ml)46例、中量组(11~50 ml)56例、大量组(>50 ml)20例,按病程[1]将患者分为早期(1~7 d)、中期(8~14 d)、晚期(14 d以后)三组,通过对比不同组的CT表现同剂量与时间的关系、分析病变分布范围,总结百草枯中毒的影像学特点。结果:随着时间进展[1],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CT具有特征性,早期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磨玻璃征,然后逐渐出现渗出实变,最后肺纤维化[1],并且与中毒剂量相关(P<0.05);肺内渗出与实变病灶主要分布于双肺野外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结论: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胸部CT所见病变转变过程有一定特征性[1],其损伤程度与剂量、时间相关,对临床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目的:建立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大鼠模型,为进一步探讨百草枯的中毒机制和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方法:SD大鼠共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给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百草枯溶液,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等渗盐水,每天观察大鼠中毒症状及CT表现,并于1、3、7、14、21 d分别处死3只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取大鼠右下叶肺组织做病理切片染色观察。结果: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40 mg/kg、60 mg/kg、80 mg/kg)的百草枯溶液后,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光镜下可观察到大鼠百草枯中毒后肺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结论:百草枯对大鼠具有强毒性,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可成功建立肺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