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可达性的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广东省连州市和云安县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o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国家对乡村发展越来越重视,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乡村交通的研究还没有较多地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家逐步在政策上考虑到乡村的发展,然而与交通相关的大项目和相关投资还是关注在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方面,忽视了偏远乡村地区的可达性等地方问题。因此针对乡村可达性及其对乡村社会经济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连州市和云安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借助ArcGIS9.2软件建立了入口分布、乡村交通网络、土地利用、服务设施等的空间地理数据库。首先从乡村可达性的内涵出发,采用便捷度、隔离度、偏远度三个指标,对连州市、云安县为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可达性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可达性水平相对滞后,尤其隔离度水平和偏远度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很大比例的乡村面积和人口受到隔离和排斥。一方面与交通发展水平相关,另一方面与服务设施供给和布局有关。(2)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区位依赖性和交通指向性特点。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村庄的隔离状况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但是可达性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部门政策上的整合,需要不同规划的协调,才能全面提高可达性,实现更广泛的社会融合。(3)可达性地图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隔离、排斥状况已经由较大范围的普遍趋势向局部地方化趋势转变,相应的扶贫和政策倾斜力度也应该有所调整。   下一步在分析了案例地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特征之后,以乡村可达性为核心概念,分析了它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间的相关性,其中云安县选取的是11年间的变化,而连州是3年间的变化。研究发现云安和连州乡村可达性都与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水利用地的变化相关,但整体呈弱相关关系,而耕地、林地、其他用地则在短时间段内无法表现出与可达性的相关关系。可达性与两个时间段各地类的比例间的相关系数要高一些,与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有较强相关性。   最后选取与可达性相关的一些地类,分别从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在不同可达性梯度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征,并用回归分析方法量化了不同地类变化速度受可达性的影响程度。总体来看,乡村可达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影响很小,解释力度不强,各地类分布的优势区域范围、整体分布态势都没有发生较大的推移和调整,不同地类和不同可达性区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其他文献
能值理论是由美国生态学家H.T.Odum创立,其定义为:一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中所包含的另一种类别的能量的数量,称为该能量的能值。这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是指人类使用或消耗
催化剂在现代化学与工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可以催化苯酚类与苯胺类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现已作为一种新的聚合方法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辣根过氧化物酶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
油气平台作为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设备之一,其数量与空间分布反映了一个区域油气资源的开发状况。针对前人研究过程中数据源的局限性,本文选取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提出
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首选战略,然而快速城市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却令人担忧,生态环境安全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存在复杂的耦
水资源是维持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作为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径流要素的变化对整个水资源系统起着主导作用,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边境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是目前中国关于边境的专门研究还比较薄弱。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沿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边境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由各种人文、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等因子在多种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很复杂的机理与过程。作为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土地,
本文主要研究了佛山市南海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的数据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在研究了二调的基本流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主要流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