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是近年来受雾霾侵扰的典型城市,市民饱受“呼吸之痛”。在雾霾阴影笼罩下,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生态系统的安全、政府的公信力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北京雾霾的反思已迫在眉睫。透析北京雾霾,已超出了简单的气象问题,引发其产生的根源不是天灾,更多的是人祸。雾霾问题的产生,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类对自然的道德缺失,其背后还折射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中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的失范,忽视环境责任。而环境伦理学正是研究人对自然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的理论,可以调节这三者间的关系。所以本文从环境伦理的视角来反思北京雾霾问题。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提出问题,北京雾霾背后有哪些环境责任缺失的问题及如何化解。第二部分开始分析研究对象,界定雾霾并明确其主要构成,结合专家对北京雾霾来源的考证,归纳出五种主要来源,这些贡献源背后的哲学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确切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中环境伦理责任的缺失。第三部分深入剖析其环境伦理成因,发现从人与自然关系来看,环境伦理的缺失表现为因缺乏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导致在北京城市发展建设中任意排放气体污染,在功利主义价值观驱使下肆意践踏自然;从人与社会关系来看,环境伦理的缺失表现为因缺乏环境正义理念,北京污染企业排放废气未受到制约,进而损害公共健康福祉,北京周边省市忽视代际公平扶植僵尸企业,加剧了北京的外来输送污染;从人与自身关系来看,环境伦理的缺失表现为因缺乏自觉理性适度的生态观,导致奢靡的消费方式和缺乏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加剧了污染气体的排放。第四部分针对这些环境伦理的缺失,尝试性提出了化解这些问题的伦理路径。积极促进绿色北京生态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人在自然界协同进化中调控的伦理担当,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在北京城市建设中树立环境正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原则,促进京津冀雾霾的联防联控等,实现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树立北京居民的绿色消费观低碳生活、加强北京市公众生态道德教育等,做绿色健康公民,实现人与自身关系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