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群创导的西部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以陕西眉县首善镇、户县渭丰乡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基于集群创导的西部农村城镇化模式为题,从西部农村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出发,借鉴沿海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国外集群创导的思想,立足于西部农村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主导产业培育,通过对陕西省眉县首善镇和户县渭丰乡的实证研究,试图建立一个基于集群创导的西部农村城镇化模式。首先评析了西部农村城镇化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其次,通过对农村城镇化三大主体——政府、企业与农民的相互博弈分析,揭示了西部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西部农村城镇化主体及其载体——小城镇的现状问题,指出西部农村城镇化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企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其后,引入国外集群创导理论,并从集群创导因子出发,结合西部农村小城镇的特色资源优势,建立了西部集群萌芽地区和未萌芽地区的农村城镇化一般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模式保障实施条件。最后,以陕西眉县首善镇砖瓦机械业和户县渭丰乡纸箱业为例,对集群推动农村城镇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两县产业发展的特色和现状,分别构建了两县基于集群创导的农村城镇化模式,并提出了模式实施的具体措施建议。主要结论包括: 第一,西部农村城镇化的主要障碍是小城镇产业支持匮乏,此外,建设资金匮乏、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一些体制和制度(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的不完善以及小城镇政府调控管理职能不到位对农村城镇化制约也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对农村城镇化的三元主体——政府、企业与农民行了博弈分析,明确了各自的行为目标、矛盾冲突及相互影响的关系,认为西部农村城镇化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消除制度障碍降低农民进城成本,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激励企业产生或吸引企业“入住”。 第三,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经验和国外集群创导理论与实践,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构建了基于集群创导的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一般模式,认为该模式的实施将会推动西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第四,针对眉县砖瓦机械业集群、户县纸箱业集群与当地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别建立了基于集群创导的该两地农村城镇化模式。
其他文献
叶面积指数(LAI)被定义为每单位地表面积的叶面面积比例。它控制着植被的许多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呼吸、蒸腾、碳循环和降水截获等,同时,叶面积指数能为植冠表面最初的能量
本文以粤东后江湾——一个典型的岬间海湾为例,在对近岸浪、流、潮汐,泥沙、地形等进行现场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从地形动力学角度对近岸过程的各个主要要素进行研究,探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被历代专家学者关注,人力资本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研究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视角。在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依赖性愈来愈强的
  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法、资料统计法和实地考察法,对番禺区大石镇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再围绕都市农业的城市性、现代化、创新性、信息化和生态性5个重要特征,根据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城镇地区在承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目前城镇地区新增土地资源已满足不了当前经
北湖桥孔(BHQ-2)取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北湖庄村,位于杭嘉湖平原西侧东苕溪流域,岩芯长19.8m,全新世沉积相对连续,是浙江全新世环境记录研究的良好载体。针对该岩芯2.
  本文针对一般小城镇的历史保护尚未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现状,试图在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一般小城镇历史文化要素和特点的深层次分析,构架以当地民众为基
本文在综合运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合作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地缘城市"的概念,从回顾城市整合的现有理论入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