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的形成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血流动力学因素在IA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血流动力学因素及其所致血管壁改变在IA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流动力学因素的改变所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管壁炎症可能是IA形成的始动环节,且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血管内皮损害以及接下来出现的血管壁上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蛋白酶的降解所导致的血管壁的病理性重构被认为是IA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病理生理环节。我们由此推测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及其相关分子信号传导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过程,但其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层损伤的具体分子机制尤其是在离子通道方面的研究截止到目前仍未见报道。我们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Beta-连环蛋白(Beta-catenin)主要存在于动脉血管壁的血管内皮细胞上,是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连接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eta-catenin直接与血管内皮细胞间最主要的连接蛋白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接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再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以及不同的信号蛋白连接,在维持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稳定与完整并进行相关信号传递、调节内皮通透性和内皮细胞凋亡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钙离子(Ca2+)作为常见的第二信使,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过程。Ca2+浓度在细胞内的变化不仅是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多种受体激活后参与信号转导过程的关键。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与细胞内钙库的释放或再摄取Ca2+以及Ca2+的跨膜转运等过程密切相关。在内皮细胞膜上,有许多种Ca2+通道,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调控Ca2+的内流和调节内皮细胞膜电位。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1,TRPC1)已被证实属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主要通过的阳离子为钙离子。TRPC1通道蛋白在各种类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当中广泛表达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行为功能调节。TRPC1通道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受体介导的、钙依赖的平滑肌及腺体的分泌和收缩功能,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并对血管重构产生影响。本实验在我们已经发现Beta-catenin在颅内动脉瘤壁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管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国内外对IA的形成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及其调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观察TRPC1与Beta-catenin在人颅内动脉瘤壁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动脉瘤性血管内皮损伤形成过程中TRPC1与Beta-catenin表达之间的相互调节关系,为今后进一步探明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及其调控信号参与IA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1:本实验设计分为两组:动脉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动脉瘤组的25例颅内动脉瘤壁组织标本选自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夹闭后切除的标本,切除下来的标本经PBS液清除瘤壁内的血液残留后立即放入冻存管内并冻存于液氮灌中,所有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TA或DSA确诊。正常对照组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间颞叶癫痫患者和车祸所致脑外伤后颞部损伤行颅内减压手术切除颞极所得的正常脑皮层动脉血管,共8例,所有收集到的组织标本均经PBS液处理后冻存于液氮灌内。2: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检测动脉瘤组和正常对照组TRPC1和Beta-catenin的表达。将检测的数据应用spa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t检验。结果:1、颅内动脉瘤壁上有TRPC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对比,颅内动脉瘤组中TRPC1的表达明显下降。2、颅内动脉瘤壁上有Beta-catenin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对比,颅内动脉瘤组中Beta-catenin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颅内动脉瘤壁上检测到TRPC1和Beta-catenin均有表达,但与正常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表达量相比二者明显降低,我们的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TRPC1和Beta-catenin可能通过某种途径调节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破裂。TRPC1和Beta-catenin均在颅内动脉瘤中低表达,在颅内动脉瘤形成的过程中血流冲击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尚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