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备战重大比赛前的体能训练备受教练员及科研人员的关注,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女足备战2015年女超附加赛赛前体能训练的周期安排、负荷控制、方法手段选择等内容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及比赛中的运动表现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实验前后的体能测试显示深蹲、卧推、硬拉、下蹲跳及YOYO间歇耐力(level2)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0.01),10m冲刺跑、pro—agility灵敏测试也得到提高(p<0.05)。而30m冲刺及1600m耐力测试的结果并未出现改变。(2)在GPS的监测中,附加赛的总跑动距离(9798±580.21m)高于锦标赛(9189±781.18m)(p<0.05)时,虽然在附加赛中高速跑距离(466.40±129.25m)少于锦标赛(493±148.03m),但是在附加赛时,冲刺跑距离(146.10±26.66m)却远高于锦标赛(103.29±28.74m)(p<0.01)时。研究结论:(1)北京女足备战2015年女超附加赛的体能训练周期为一个四周的中周期,并且具有强烈的板块特征,有针对性地提高薄弱素质,提高整体水平。(2)强调力量训练中的强度是实现力量有效增长的前提,以步法为主的无氧间歇耐力训练是针对足球项目设计的,改善动作结构和提高能量代谢系统的有效训练方法。(3)在短时间内备战重大比赛的前提下,可根据板块周期理论,确定积累、转换和实现板块。并分别确定小周期计划中的主导训练模式和兼容训练模式,从而提高备战的成效。(4)从GPS监测中的effort研究观察到,女足比赛中40m以上的高强度跑动次数较少,说明女足运动员的长距离奔跑能力较为欠缺,大多数跑动距离集中在5-10m及10-40m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