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和体育运动的普及,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传播对主办国国家形象的影响逐渐得以体现。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从传媒角度出发,通过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对《人民日报》在纸质版、微博两端发布的平昌冬奥会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旨在以“海外媒体”视角了解其在平昌冬奥会传播工作中的报道倾向,探明相关事件传播对主办国国家形象的影响,进而得出我国通过北京冬奥会传播良好国家形象的传播启示,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发展、领略中国体育风采提供有效途径。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对146例《人民日报》(纸质版)平昌冬奥会相关报道和51例“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客户端相关博文进行传播内容、情感、方式等属性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人民日报》新旧媒体两端报道内容均具有一定多样性,但仍主要聚焦在我国运动员相关信息的传播上;二是争议判罚事件在冬奥会“聚光灯”下的影响可随舆论发酵迅速扩大,保证赛事公平公正举办、提前具备危机意识与事后积极回应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必要手段;三是《人民日报》两端对“朝韩联队”相关事件的关注度较高,发表多篇报道,向受众塑造了主办国韩国热爱和平、开放包容的形象;四是《人民日报》曾对主办地文化、发展、旅游等内容进行传播,促进了我国民众对主办地的了解和对韩国国家形象的感知;五是开闭幕式表演往往涉及主办地风土人情、发展成果,《人民日报》两端对此类内容的报道给受众提供了感受现场气氛的渠道,有效促进受众全方位感受冬奥、感受冰雪、感悟韩国文化;六是奥运圣火传递的过程是逐步积累受众关注度的过程,传递路线的设计往往极具地区文化、发展代表性,但《人民日报》对此内容的关注度较低,仅对我国一名残疾人运动员担任平昌冬奥会火炬手这一事件进行了相关报道;七是《人民日报》两端对平昌冬奥会的联动报道融合了多种传播形式,使受众多角度、多层次了解韩国国家形象.最后,根据以上结论,笔者提出,我国作为冬奥会主办国除了确保赛事公平公正进行之外,还应开辟赛事仲裁机构网上发声平台及时向公众传递争议事件处理进展、提前启动周期性新闻工作通气会促进资讯有效传播、国内外传媒平台联动促进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结合传统节日风俗使冬奥会传播更具中国特色、为圣火传递加入国际化元素促使国外媒体关注、依托互联网社交平台创建多个话题标签增强传播效率,以期我国通过北京冬奥会相关策划报道正向传播我国国家形象,引导舆论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