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合成β-丙氨酸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一株高产L-赖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XQ-5作为出发菌株,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能通过微生物发酵高效生产β-丙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β-丙氨酸具有很大生产潜力,为此本研究对菌株XQ-5中β-丙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并提高生物合成途径和限制竞争途径中的碳通量,促进了β-丙氨酸的高效合成。本研究首次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L-赖氨酸产生菌中β-丙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从而提高β-丙氨酸生产效率,为构建其他有价值的生化反应器提供了新的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提高代谢通量:将出发菌株XQ-5中的天冬氨酸激酶(aspartate kinase,AK,由基因lysC编码)替换成野生型AK13032,使L-赖氨酸的合成受到天冬氨酸激酶的反馈抑制而不再大量积累,获得重组菌株XQ-5.1。减少L-赖氨酸的大量积累,使流向L-天冬氨酸的代谢通量尽可能的流向β-丙氨酸合成途径。菌株XQ-5.1摇瓶发酵产β-丙氨酸5.6±0.11 g·L-1,比出发菌株XQ-5(0.5±0.04 g·L-1)提高了11倍。(2)关键基因优化:天冬氨酸-α-脱羧酶(aspartate-α-decarboxylase,ADC,由基因pan D编码)是催化L-天冬氨酸脱羧形成β-丙氨酸的关键酶。根据来源不同的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从进化树的不同种属和工业常用菌种挑选15个不同来源的天冬氨酸-α-脱羧酶。通过比较酶活性和发酵性能来筛选最优酶,最终筛选来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天冬氨酸-α-脱羧酶为最优酶。然后对BsADC的三个有效突变进行组合突变,研究发现变体(BsADCE56S/I88M)对L-天冬氨酸生成β-丙氨酸的催化能力和催化稳定性,其比酶活提高了60%。同时优化启动子和RBS来控制BsADC的异源表达水平来进一步提高β-丙氨酸的产量。通过比较发酵性能,最终选择Pgro和Thir RBS为最佳组合用于控制BsADC表达。将Cgpan D基因表达框替换成Pgro-Thir RBS-BsADCE56S/I88M-终止子使其在基因组上稳定表达,获得重组菌株XQ-5.2,其β-丙氨酸产量为25.8±0.73 g·L-1,比菌株XQ-5.1提高了4.6倍。(3)增加前体物质:过表达来自嗜热杆菌(Bacillus sp.)YM55-1的天冬氨酸酶(aspartase,由基因aspB编码)增加前体物质L-天冬氨酸的通量,进一步增加β-丙氨酸产量。将aspB重组于基因组替换原有天冬氨酸酶,获得重组菌株XQ-5.3。摇瓶发酵β-丙氨酸产量为26.9±0.90 g·L-1,仅仅比菌株XQ-5.2产量只提高了4%。(4)减少支路代谢:敲除编码乳酸脱氢酶的基因ldh来阻断主要副产物乳酸合成途径。敲除编码丙氨酸/缬氨酸转氨酶基因avtA以及在丙氨酸转氨酶基因ala T前面插入终止子进行弱化其表达来减少L-丙氨酸的积累,进一步增加β-丙氨酸的积累。重组菌株XQ-5.5摇瓶发酵能积累30.7±2.3 g·L-1β-丙氨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1倍。副产物乳酸和L-丙氨酸分别下降至0.2±0.09 g·L-1和3.8±0.32 g·L-1。最后对重组菌株XQ-5.5进行5 L发酵罐实验,β-丙氨酸产量为56.5±3.2 g·L-1,产率为0.79 g·L-1·h-1,糖酸转化效率(α)为39.5%,并且副产物积累降低。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现阶段社会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多,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管控是保证建筑项目能够顺利有效开展,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对近十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变化趋势展开了探讨,从加强重点施工内容安全风险管控、提高信息技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并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要求。新疆高校思政课拥有“四个服务”的使命追求,是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因此,依托新疆高校思政课进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融入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广泛、认真宣传教育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要求的现实需要。本文力图对新疆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旅游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以及旅游服务日趋完善,旅游品牌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业的竞争也从以前的资源优势、产品特色、营销策略之间的竞争演变成“品牌”意识的竞争。本文通过以屏山风景区为中心对武陵山区旅游品牌传播的生态符号和文化向度来进行研究,分析屏山风景区如何在生态符号和文化向度的双重建构下塑造其旅游品牌。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
<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设计等予以高度重视,主要借助地理测绘信息技术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进入大数据时代后,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已取得显著成绩,测绘技术的提升促使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更加深入,海洋测绘、边疆地理测绘等工作的不断开展,使国土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效率得以最大化。本文参考由陈常松等编著、测绘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战略问题研究》一书,详细
期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如今文旅大融合这一背景下,旅游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消费需求,而文化旅游恰好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经过笔者调查发现,国内众多文化景区对于景区内视觉形象的构建意识较为薄弱,景区基础设施独特性、地域性、系统性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景区缺失软性竞争力。本文首先对老子文化和景区品牌视觉形象二者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深入老子文化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
<正>马可·波罗出生于克罗地亚的科尔丘拉岛。由于科尔丘拉当时受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又由于《马可·波罗游记》是用意大利语写成的,所以世人多称马可·波罗为威尼斯人或意大利人。1275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
期刊
中古时期,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因元王朝西征而打开局面,传教士、旅行者、商人等不同身份的西方人纷纷来到中国大地,书写关于中国的文章,其中是最典型的是《马可·波罗游记》与《利玛窦中国札记》。这两部作品是诠释西方仰慕、向往东方的有力证据,并为塑造西方想象中的中国形象提供文本支持。本文解码其中流淌的西方想象渊源,剖析二者塑造中国形象的多重差异,反映出在不同历史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内容、眼光都在变化,那些试
<正>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电动汽车等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它们的名字里大多都会带有一个数字,以表明其代际身份。因此,我们不少人可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新一代产品的功能一定比“老款”更好。但这样的逻辑却不适用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以“头孢”代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经过多年的结构改造及临床使用,
期刊
为了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成都市双眼井小学结合自身优势和办学特色,努力构建以"五育并举"为指引,多项特色项目齐头并进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学校坚持"水润善育,成德达才"的润善教育办学思路,把"传承善水文化,润泽自然生命"作为教育理想,期待通过体育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为学生"强体魄、美心灵、重情感"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就双眼井小学体育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简要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