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众多公司都在积极寻求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以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作为公司扩张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的并购曾一度受到追捧。而作为由多元化向专业化发展的修正手段,分拆上市这一在国外已经运用成熟的企业重组方式,直到2000年同仁堂成功分拆上市后才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受限于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的不健全,境内主板市场始终对分拆上市加以严格限制,在此背景下,国内公司大多选择了境外分拆上市的模式。伴随着2009年我国创业板的开启以及2010年4月中国证监会从政策上允许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越来越多的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则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这种重组方式是否完全适合我国公司,在我国弱式有效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分拆上市是否能够为企业和公众股东带来价值,企业究竟应该选择境内创业板,还是借道香港资本市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因此对于分拆上市公司绩效的研究更具价值。基于此,本文选取境内创业板分拆上市的国民技术和在香港联交所分拆上市的同方泰德为例全面剖析,进一步了解分拆上市在市场上产生的反响和对分拆后子公司绩效的影响,为有意通过分拆上市提高绩效的公司提供经验借鉴。论文釆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分拆上市相关的概念、假说、模式等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了分拆上市给企业和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同时结合国内分拆上市的发展,分析了境内创业板和香港联交所分拆上市最新的准入条件。引入同方股份分拆同方泰德和中兴通讯分拆国民技术的案例,对分拆公司的背景、分拆动因等进行分析,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分拆上市前后母子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研究分拆上市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在股票价格上,对母公司和子公司分拆上市前后的股价走势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企业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各个资本市场关于分拆上市的特点及要求,其次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自身发展战略、经营管理、资金运营等方面的需要,最后做出最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市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