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B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的浸润分布情况及其功能,为进一步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方法探索6例确诊为Ⅰ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2.与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肿瘤组织中浸润B细胞与外周血B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性。3.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探讨B细胞在NSCLC微环境中的浸润情况。4.另取30例标本进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肿瘤组织中B细胞的浸润情况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5.搜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石蜡标本,观察B淋巴细胞在不同分期的肺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6.分析来自LUAD TCGA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进一步检测B细胞亚型特异性标记基因在肺癌不同分期中的表达水平。7.将A549细胞系和H1299细胞系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组,A549细胞系和H1299细胞系分别与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共培养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细胞的生长情况。8.GraphPad Prism 7.0a用于IHC定量、质谱流式细胞仪分析、OD45数据和生存分析的数据统计分析。未配对的双尾t检验的P值用于评估不同组之间的统计学显著性。Log-rank检验用于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有多种单个核细胞浸润,其中包括B淋巴细胞浸润。2.根据组织标本中B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不同,将其分成naive-like B细胞(CD20+CD79+)和plasma-like B细胞(CD20-CD79+)两类B淋巴细胞,外周血中的B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细胞簇有所不同。3.CD20+细胞主要分布于三级淋巴结构(TLS)当中,而CD79+细胞可分布在肿瘤组织的任意位置。4.通过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发现有两种类型B细胞共存,且分期越晚,naive-like B细胞浸润越少,而plasma-like B浸润情况与肺癌分期无关。5.164例样本染色结果显示naive-like B细胞浸润程度随着肿瘤分期越晚,浸润程度降低,且与患者预后良好呈正相关。TCGA数据库分析也得到同样结论。6.从不同分期肺癌组织标本中分离出来的plasma-like B或其上清液和A549,H1299细胞系共培养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发现与来源于晚期肺癌组织中的plasma-like B细胞或上清液共培养可促进肿瘤细胞系增殖,而与来源于早期的肺癌组织标本中的plasma-like B细胞或者上清液共培养可抑制肿瘤细胞系增殖。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发现有B淋巴细胞浸润。各类B淋巴细胞在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当中其分布和作用不同。naive-like B淋巴细胞与患者的预后良好有相关性。plasma-like B细胞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而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其能够抑制其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