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高校科研虚拟团队可跨校共享具有跨学科背景的科研人才以及实验平台,从而根据需要可实现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目前虚拟团队这种组织模式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并没有系统地研究组建虚拟团队的条件、虚拟团队成员的管理、虚拟团队内部的信息与知识流动方式等,但这些方面已经引起了情报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开发等领域众多学者的关注,部分学者已经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高校间也已进行了实际探讨。为此,我们选取山东省高校为研究对象对科研虚拟团队所涉及到的信任机制、信息与知识共享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成员、团队绩效评价与运行保障体系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的针对性研究,并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合理、科学的运行模式。第一,利用Google在线文档制作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向目标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对各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因子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所提取出的因子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和因果关系回路来分析高校科研虚拟团队的合作愿景,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动态变化。第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高校科研虚拟团队的成员进行隐性知识测度,从而挑选出知识转移因子并结合Petri网对信息与知识共享、知识持续创新过程模拟、分析,以期提出相应的可以持续提高知识共享效率、研究成果创新性的方法。第三,以信任类型为基础,结合高校科研虚拟团队的特点,对高校科研虚拟团队进行信任半径分析并提出一系列促使信任策略形成的方法。第四,构建高校科研虚拟团队的评价体系,评价涉及两个方面,即成员的个体绩效评价和团队的整体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所显示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障机制,从而有针对性、高效地保障高校科研虚拟团队的顺利运行。最后,在之前所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科研虚拟团队的动态契约任务网模式,该模式结合高校科研虚拟团队的典型特性,以动态契约为基础,并在契约任务实施过程中嵌入了信任机制,信息与知识共享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与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