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执行网络视角下的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ench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世界各国都无法回避的现象,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实施扶贫开发计划,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但是由于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的限制,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12年以来我国适时调整扶贫开发战略,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准扶贫政策能否落实,地方政府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政策网络理论”和“政策执行网络框架”为指导,从政策执行网络分析的视角,构建“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网络”框架,将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作为一个过程来分析,研究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运行机制和本质特征。通过政策执行网络分析取得了如下认识,一是在“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网络”中,省、市、县、乡(镇)政府均为执行组织,贫困村、贫困户为目标群体。网络中不同执行组织之间、执行组织与目标群体之间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存在着互动与博弈关系,从而影响着政策执行结果。二是网络执行环境对政策执行存在着影响,同时政策执行过程与执行结果也影响着网络执行环境。三是运行机制是网络运行的保证,本文认为沟通协调机制、监督反馈机制与学习机制是保证“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网络”运行的有效机制。基于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网络模式,分析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地方政府作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主体其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县级政府的责任不到位,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长远规划与思路;二是政策执行主体“功利主义”的倾向比较严重;三是精准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扶贫项目实际应用效果不明显;四是村级组织在贫困户识别中存在的不精准问题影响政策执行。同时政策执行网络中目标群体即贫困户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农村的现实环境对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效果影响较大。通过分析认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效果。第一要发挥地方政府在精准扶贫中的主体作用;第二要激发起目标群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第三要发展教育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贫困链;第四要发挥监督反馈机制在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作用;第五要加强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环境建设,包括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村资源产权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大规模吸引社会资金,加大精准扶贫投入。
其他文献
探讨了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国际交流日趋频繁,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愈来愈彰显出其交际功用,写作教学也愈来愈被教师所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在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提高了"智慧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各实验中心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核心场所,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仅关系到各实验室设备和课程的管理,而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添加生物炭与施用有机肥能有效缓解作物连作障碍,而生物炭与有机肥对土壤及其作物的作用效果与土壤类型、作物种类紧密相关。同时,灰漠土与风沙土是新疆棉田的主要土壤类型。因此,研究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有机肥对连作棉田的消减效果,以及不同土壤类型的棉田对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有机肥的响应,可为新疆棉田连作障碍消减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在石河子
以NaAlO2、NaF、KOH为电解液对TA15钛合金进行不同时间的微弧氧化处理,在其表面制备一层致密的陶瓷膜,以提高TA15钛合金的表面硬度和耐蚀性。对不同氧化时间下陶瓷膜的表面形
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即使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模式均相同,预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使人们认识到,传统的乳腺癌病理分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乳腺癌的诊断,特别是个体
形式概念分析是一种数据挖掘工具,在机器学习,软件工程和信息获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形式概念分析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具体的建格方法。
发展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人工智能成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人工智能产生的画、动漫、诗集已经普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工智能"智力成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
<正>注意力趋合时代,让年轻人愿意买单的艺术化体验在哪里?追溯美术馆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一直以来,美术馆都是起到艺术教育的作用,纯粹而高级,不食烟火,保持着独有的专业性与
山地历史文化村镇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既具有显性的历史文化属性,又具有隐性的生态属性。对其文化保护理应兼顾生态关注,这既体现了对此类遗产构成中原有生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