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属于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中国沙棘亚种植物。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大力开发并发展沙棘产业,可以解决生态治理问题,同时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本实验以山西省丰富的野生沙棘资源为研究对象,首次使用光学显微镜跟踪研究了晋中市祁县来远镇唐河底村滩地的中国沙棘发育过程中叶横切面的结构特征;测定了其黄酮合成过程中关键酶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所含芦丁的含量并探究其中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沙棘叶的采摘时间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沙棘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在4月至10月于每月中旬采摘中国沙棘叶固定,通过石蜡切片,经铁矾苏木精法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征。可以看到:中国沙棘叶只有一条主脉。有较多的导管,输送能力强。韧皮部输送有机养料的能力也很强。中国沙棘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角质层厚。气孔较多,但大多在下表皮,上表皮几乎没有气孔。中国沙棘叶表面被有丰富的表皮毛,上表皮的表皮毛较少且散乱分布,下表皮的表皮毛多且排列紧密,具有很好的保水作用。这些结构是长期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结果。中国沙棘资源量大,可以作为一种十分优良的树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酶标仪测定4月~10月中国沙棘叶黄酮合成过程中关键酶活性,结果显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黄酮醇合成酶(FLS)、查尔酮异构酶(CHI)、查尔酮合酶(CHS)的活性都是上下浮动变化,变化都不明显。测定黄酮合成关键酶活性,可以了解黄酮合成速度,有利于了解黄酮的积累规律以及积累量,这可以为沙棘资源的大力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利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月份的中国沙棘叶中所含芦丁的含量。实验所用的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33:67),流速为1.0 mL·min-1,检测的波长为254 nm,柱温是30℃。其实验结果发现,中国沙棘(♂)叶中的芦丁含量在4月至10月依次为(单位:mg·g-1):0.3172,0.4922,0.4241,0.8969,0.98069,0.3869,1.4616;中国沙棘(♀)叶中的芦丁含量在4月至10月依次为(单位:mg·g-1):0.4415,0.5319,0.7300,0.9339,1.3611,0.8779,0.9302。由于芦丁药用价值较高,故可为沙棘叶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