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匈奴民族是公元前3世纪在蒙古草原上由其本体和众多不同时期加入部落联盟的周边部族构成的庞大的游牧部落联盟,其族源与民族成分、社会内部关系等都比较复杂。在第一个单于头曼的带领下匈奴联盟迅速崛起于阴山河套地区,于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时在征服了东西南北诸多异族领地的基础上,以大漠南北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游牧民族国家政权,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国家政权的民族。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后,西迁的北匈奴引发了欧洲民族的大迁徙,使罗马帝国走向崩溃。它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吸引着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学术热点。匈奴族在大漠南北活跃的三百多年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初的游牧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中原王朝、古代北方诸多部族及西域各族等发生过频繁的战争与密切的接触,其文化分布在蒙古国、外贝加尔西部、图瓦地区、哈萨克斯坦、新疆以及中国北方黄河中游地区。中国北方阴山及河套一带是匈奴帝国的最初活动中心。在西汉中期以前,这一地区被匈奴帝国控制;西汉中期以后,这里是汉朝安置归附的匈奴人的主要地点;到东汉以后,整个黄河上游地区又成为南匈奴的驻牧地。可以说,匈奴民族从兴起、强盛到衰弱的整个过程中阴山河套一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阴山河套一带见证了匈奴民族辉煌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阴山、贺兰山、乌兰察布草原等曾经是匈奴人活动的主要范围内发现了许许多多反映游牧、狩猎生活的岩画,因其数量多、分布集中而闻名国内外。笔者认为,从历史的逻辑上来推断,以阴山及河套一带为根据地,最早建立游牧帝国政权的匈奴人应该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岩画作品。虽然,在数量众多的阴山岩画中目前还不能肯定到底有多少幅岩画是属于匈奴人的作品,但学者们根据主要发现于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的青铜器动物纹等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已经大致可以辨认出哪些是属于匈奴人的岩画,并已经初步将其区分为某些类型。在今天看来,这类关于匈奴岩画的研究论证显然还不够充分,需要继续深入分析或辨认。本文要尝试以匈奴遗物的动物图形为依据,做类型学比较研究,将从中国北方多个族群所作的动物岩画中,把属于匈奴的动物岩画区分出来;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目前学术界所谓的“斯基泰——匈奴风格岩画”,在分析斯基泰文化与匈奴文化的基础上,明确区分斯基泰与匈奴的岩画。所以本文尝试提出:在内蒙古阴山地区大量发现的图形上类似鄂尔多斯青铜动物纹或具有斯基泰野兽纹风格特征的动物岩画,如将它们笼统地称作“斯基泰——匈奴风格岩画”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