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使用从发电厂循环冷却塔塔底粘泥分离出的SRB,研究了再生水环境中SRB的形貌特征和生长曲线。采用凝汽器常用的HSn70-1A,HSn70-1AB,BFe30-1-1铜合金材质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对SRB对三种铜合金的腐蚀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测试,对三种铜合金在再生水环境中的腐蚀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再生水环境中微生物膜在铜合金表面的形成过程,测量了SRB细胞表面粘附力,对比研究了铜合金腐蚀前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研究表明,虽然再生水环境较培养基营养贫乏,但是SRB在再生水中仍然可以生长。从发电厂循环冷却塔塔底粘泥分离出来的SRB,培养在再生水中,观察其形貌为杆状,椭圆形,有鞭毛,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2~3μm,宽约为1~2μm。同时SRB在再生水中的生长存在停滞期(2~3d),对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但是SRB在再生水中活性较弱,平均世代时间为5.76h,明显长于SRB在培养基中的平均世代时间2.47h。将HSn70-1-A、HSn70-1-AB和BFe30-1-1三种铜合金浸泡在接种SRB的再生水中,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SRB在三种铜合金表面的粘附力逐渐增大,在表面的附着量逐渐增多,生物膜逐渐变密变厚。浸泡相同时间时,BFe30-1-1挂片表面附着的S元素的含量和Cu的含量损失量高于HSn70-1A和HSn70-1AB,而且SRB在BFe30-1-1铜合金表面的粘附力也是最大的,因此浸泡14d时,SRB在BFe30-1-1挂片表面的附着量为4.8×10~7个/cm~2,高于在HSn70-1-A和HSn70-1-AB表面的附着量3.17×10~7个/cm~2和4.22×10~7个/cm~2;去除生物膜后,由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在相同的面积上BFe30-1-1表面的点蚀坑较多而且大,在HSn70-1-AB表面的腐蚀坑数目最少,而且蚀坑也是最小的。所以再生水中SRB对BFe30-1-1腐蚀最为严重,对HSn70-1-AB的腐蚀最轻。这可能与三种铜合金的成分有关,由于BFe30-1-1合金中为了改变其机械性能,加入了Ni和Fe元素,但却也增强了SRB对其腐蚀的敏感性。在接种SRB的再生水中,三种铜合金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不同:HSn70-1A、HSn70-1AB电极的Nyquist图由单容抗弧转变为双容抗弧,腐蚀受到活化和扩散作用的共同控制;而BFe30-1-1电极在腐蚀过程中活化为主要腐蚀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极化电阻也随着减小,BFe30-1-1电极受到的腐蚀不断加重。